馳援土耳其 為生命而戰(zhàn) 我市赴土耳其震災區(qū)救援隊員平安歸來
2月6日,土耳其先后發(fā)生7.8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12日,河源藍天救援隊隊員陽平、董澤波,江東新區(qū)藍天救援隊隊員利立然、袁加波、梁智聲、劉劍,先后抵達土耳其當地震災區(qū)救援。在跨國救援任務后,江東新區(qū)藍天救援隊4名隊員、河源藍天救援隊2名隊員分別于2月18日、2月19日平安歸來。歸來后,本報記者對其中的救援隊員進行采訪,了解他們深入土耳其震災區(qū)救援的感人故事。
江東新區(qū)藍天救援隊在土耳其救援一線(受訪者供圖)
江東新區(qū)藍天救援隊馳援隊員返回后,我市熱心人士前往迎接。本報記者 吳奕鎮(zhèn) 攝
河源藍天救援隊:發(fā)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18日,董澤波和陽平從伊斯坦布爾當地時間21時50分起飛,于北京時間12時30分飛抵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土耳其駐廣州總領事庫特魯·阿義坎先生與隊員家屬、當地市民、愛心人士熱情地迎接參與本次跨國救援的中國藍天救援隊隊員們,并為他們舉行了歡迎儀式。
約3小時后,2名隊員乘車回到了河源藍天救援隊隊部。河源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早早地就為本次歡迎儀式做好準備,隊員的家屬們激動地盼望著2名隊員歸來。河源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列好隊,在2名救援勇士回到隊部后有序地打響禮炮。家屬們手捧鮮花,為董澤波和陽平獻上最真摯的問候。
“到了地震現(xiàn)場,心情感到非常沉重。”陽平說道。據了解,河源藍天救援隊的2名隊員于12日抵達卡赫拉曼馬拉什省機場后,當天晚上來不及休息便立即奔赴當地救援集結地,在土耳其地震最嚴重的地方卡赫拉曼馬拉什進行為期5天的跨國救援。
陽平回憶道,在土耳其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還有時差、氣溫等問題。當地氣溫很低,室內溫度達到零下10幾攝氏度,出發(fā)時攜帶的保暖衣物不足,在睡袋里睡覺也感覺不到溫度。“在那邊沒有熱水喝,沒有熱飯吃,更沒有辦法洗澡。”陽平表示,雖然在土耳其因當地等客觀因素救援環(huán)境比較復雜,但他與董澤波發(fā)揚退伍軍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既然去了,就堅持到底。”
“有一次救援地點在一棟樓房的地下室,遇難者被壓在兩條梁下面。當時剛好有20多公分的位置,我們用手爬進去,爬到梁下面用鑿子一點一點把遺體刨出來。”董澤波告訴記者,隊員們在救援時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安危,救援結束后看到這個位置才感到后怕。據了解,陽平、董澤波在本次跨國救援行動中,共在廢墟中參與救出多名幸存者。
“一開始去到時,當地老百姓對中國人有一些看法。后來經過幾天的救援,當地居民看到中國藍天救援隊會主動拿出紅茶來招待隊員們,并豎起大拇指表示稱贊。在中國藍天救援隊準備撤離時,當地居民還非常舍不得隊員們離開。”董澤波認為,這就是中國的大國風范,無論當地居民理解與否,中國藍天救援隊都會用行動證明自己、讓當地群眾從心底里認可自己。董澤波表示,這也是藍天救援隊為中土友誼作出的小小貢獻。
歡迎儀式現(xiàn)場,“董嫂”楊紅激動地擁抱著董澤波,忍不住潸然淚下。“之前聽聞他要去土耳其震災區(qū)救援,內心千百個不愿意。但同時我也理解他,支持他做出這樣的決定。作為藍天人,我們同在藍天下,攜手為公益,我只希望他能夠圓滿完成任務,早日平安回家。”董澤波抱著妻子楊紅,為她拭去眼淚,溫柔地說道:“勇敢一點,穿上這身衣服就要勇敢一點。”
江東新區(qū)藍天救援隊:生命至上,救援不分國界
時間回到土耳其當地時間2月13日8時,身體還沒來得及適應當地的時差、溫差,江東新區(qū)藍天救援隊的4名隊員在土耳其東部的馬拉蒂亞當地領隊的帶領下,前往一處五六百平方米的塌方樓層進行搜索作業(yè)。利立然回憶,在接到任務后,救援隊員們絲毫不敢松懈,佩戴好裝備后,對可能存在生命跡象的坍塌廢墟進行地毯式搜索。
“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領隊告訴我們有一個住在五樓的老人家失聯(lián)了,家人一直找不到,可能被埋在廢墟里。”利立然說,得知情況后,隊內的所有隊員不敢怠慢,立即展開聯(lián)合救援,液壓鉗、大錘子輪番上陣,硬是把一個近15公分厚的房間樓面變成一個天坑。遺憾的是,他們仍然沒能找到這位老人。
雖然如此,但隊員們仍然不放棄,哪怕有一絲希望。在重新劃定搜索范圍更改搜救計劃后,隊員們與前來協(xié)助的當地警察、軍人一起繼續(xù)搜救,幾個小時的連續(xù)作戰(zhàn)后,仍然未果。第二天中午,利立然幾人得知老人已在倒塌前跟隨小孩及時撤出地震現(xiàn)場,這時他們才感覺松了口氣。
20日上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利立然的腦海中還不斷浮現(xiàn)出在震災區(qū)救援時候的多個場景。回憶這次的跨國救援,利立然告訴記者,當地震災區(qū)天氣寒冷再加上語言不通,確實給救援工作帶來了困難,特別是現(xiàn)場還出現(xiàn)過幾次余震,救援環(huán)境很惡劣。讓他特別感動的是,盡管如此,大家都克服生理和心理的極限,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分工明確,相互配合,最終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救援任務。
回到河源后,利立然的父母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早在出發(fā)赴土耳其救援前,家人們十分擔憂他們的安全,兒子安全回到河源,作為父母的他們也以此為榮。利立然還告訴記者,此次救援也讓隊員們積累到了救援經驗,接下來將把此次救援的經驗總結起來,分享給其他隊友,提高隊伍的整體救援能力。
臨“震”不慌,保護好自己
地震的突發(fā)性強、破壞力大,掌握正確、科學的避險與急救方法,才能盡量將損失和傷害降至最低。地震發(fā)生時、發(fā)生后,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昨日,記者采訪了市地震局相關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介紹,當發(fā)生地震時,找就近的地方躲避。室內避震應該選擇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旁,因為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地震時應采取正確的姿勢保護自己,身體應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將頭埋于遮擋物下面。
該工作人員還介紹,地震時,盡量不要躲在車內,更不要開車,防止被路邊墜落的物體砸傷,最好靠著車輛坐下。地震后,往往還有多次余震發(fā)生,可以做細微的挪動,避開身體上方容易引起的砸傷。如果不幸被埋壓在廢墟下,要保護自己身體的重要部位,盡可能加固周邊的空間,給自己增加生存幾率。另外,一定不要慌張,要想辦法保持體力等待救援。
本報記者 吳奕鎮(zhèn) 見習記者 吳心怡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