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與風車
作者:葉德林
遠看像匹馬,近看冇尾巴。肚子嗡嗡響,嘴里吐金沙。這是條膾炙人口的謎語,其謎底為風車。
在我們客家山村,有關(guān)風車的歇后語和對聯(lián)也是相當精彩的。如“風車脫葉——冇得搞”“河水推沙粗在后,風車放谷甏先行”。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風車,又叫風谷車、風柜,是客家人用來凈谷、凈米、凈黃豆、凈花生的農(nóng)具。主要是用來:風谷——將曬干燥的稻谷經(jīng)過風車吹風,將秕谷、癟粒、禾桿屑等雜物去掉,留下精實飽滿的谷粒;風米——將用谷礱磨出來的谷米經(jīng)過風車吹風,將谷殼去掉,留下清潔的白米;風花生、黃豆——將曬干燥的花生、黃豆等經(jīng)過風車吹風,將雜物吹掉,留下可以儲藏的干凈花生、黃豆。
客家人的祖屋,每棟房屋都有風車。風車主要是用木材制成的,像轎形,有四個腳,方便安置。有兩條橫扛,方便抬走。風車分左右兩廂。左廂,頂部有可盛裝一籮谷米的木制大漏斗,形似倒金字塔,漏斗下邊有木制活動閥門裝置,利于小開、半開、全開或小關(guān)、半關(guān)、全關(guān)。再往下是風口,底部是兩個出口。主出口,負責流出實物,如稻谷、大米。早有空籮在出口處安放。次出口,是流出谷甏。風車的左邊盡頭,即尾部,是空洞的出風口,負責揚走谷殼或雜物。
風車的右?guī)c左廂緊密相聯(lián)。右?guī)鋵嵤枪男文局骑L箱。風箱中間是軸承,軸承連著四扇木制風葉。軸承前與后有四方斗正的窗戶,軸承前的鐵制手搖把子伸出風車外,方便主人搖動風車。
聰明、智慧的客家人就是通過搖把子(風車扭)轉(zhuǎn)動風扇葉,再生風、用風。漏斗開關(guān)開放多少,手搖力度大小,全憑著搖風車者的工作經(jīng)驗而定,有豐富經(jīng)驗的搖風車者會恰到好處地用左手靈活按動開關(guān),同時用右手均勻地攪動風車。
當風車漏斗的谷差不多漏完,搖風車者便停下手上的活計,再往漏斗上添加稻谷后,繼續(xù)風谷。
在客家山村,風車也曾給山村平添幾分秋色與熱鬧。每當傍晚,小學生放學回家的嬉戲聲,牧牛人牽牛回家的吆喝聲,學校老師在球場籃球賽的哨子聲,農(nóng)民從河邊趕鴨回家的鴨叫聲,水碓舂米的咚咚聲,農(nóng)民在屋檐下?lián)u風車的隆隆聲,村婦們在菜園澆菜的交談聲……相互交織,組成溫馨、和諧的田園交響樂。
改革開放以前,不單農(nóng)村農(nóng)戶家庭有風車,客家山村的水碓有風車,國家下設(shè)在鄉(xiāng)鎮(zhèn)的糧管所也有風車。每當夏糧征購時節(jié),糧管所便張貼出“精實、飽滿、干燥、無蟲”的大字標語。農(nóng)民交糧時,當被檢查到不合格時,都必須再經(jīng)過風車風谷這一關(guān)。
歷史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當碾米機代替了谷磨后,當收割機代替打禾機、脫粒機后,當電風扇在鄉(xiāng)村普及后,有著悠久歷史的風車便逐漸變得少用了。然而,飽經(jīng)滄桑的風車將永載客家史冊。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