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雨挖筍時
作者:柱子
清明時節(jié),春雨紛紛。那隱藏地下的山珍,也紛紛露頭,節(jié)節(jié)高升。
假日,高速公路車流不斷,多數(shù)人應(yīng)當(dāng)是回家去拜祭老祖宗的。而我與朋友,則純粹是為了踏青而來。我老家上陵鎮(zhèn)以及周邊大壩下車鎮(zhèn),掃墓拜祭則是中秋八月十五的事。
踏青,可以是摘艾做艾粄、摘烏飯葉做烏飯,也會上山挖筍。春天挖筍,不像春節(jié)前的冬筍,埋在地下,沒有一點經(jīng)驗的人根本找不著北,即使能找到,挖起來也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所以冬筍鮮嫩美味,價格也昂貴,F(xiàn)在的筍,剛露頭不久,普遍在一尺以內(nèi),不用經(jīng)驗,只要不是瞎子,遠遠都能看得見,也好挖,剛剛好,所以叫春筍。
我們幾個菜鳥,一把鋤頭一把刀,一條蛇皮袋,上了屋背后的山,就是一片竹林。當(dāng)然,這片竹林是自家的。在我老家,冬筍可以到別家的山去挖,適度開挖,還可以起到松土的作用呢。春筍就只能在自家的山挖了,一根春筍就是一條竹麻,一棵毛竹,如果還去別家竹林挖,就相當(dāng)于偷竹賊了。
還是說挖筍吧,一眼望去,就能看見十多根春筍了。這些春筍,穿黑褐色的外衣,稱之為筍殼,兩邊撐開一瓣一瓣嫩綠的“葉”,呈塔尖型,硬硬的,刺刺的。按理說,剛露出土的尖尖角春筍最好吃,但是,這筍肉會比較少,所以一般來說,露出土七寸到一尺的筍是比較好的選擇。
我選定一根筍,小心將筍周邊的泥土扒開,一鋤頭下去,一根筍就挖到手。隔不遠,又發(fā)現(xiàn)一個“雙響炮”,連在一起兩根筍,大家興奮異常。沒一會,就挖到了幾十根筍。大家將筍拿到一堆,將筍殼小心剝?nèi),再用刀削整好,裝進蛇皮袋子,扛了回來。
扛回的筍,在小院處,倒出再行修整,打開水龍頭,任山泉水沖洗干凈,每根筍砍開成兩半。柴火大灶生火洗鍋,放上半鍋山泉水,倒入洗凈的春筍。水沸騰后再煮上十來分鐘,這個過程也叫焯筍。撈起,放入大盆,抬至水龍頭下,放水浸泡,水滿后,將水龍頭調(diào)小,讓長流水泡一天一夜。當(dāng)然,老家的自來水是天然的山泉水,自家引入,不用交水費,所以擰開水龍頭任其自流。如果將生筍帶回城市的家,泡筍就只能改成一天換幾次水了。焯過水泡過水的春筍可以將澀味有效去除。
挖過筍,焯過筍,看著這美味的筍,似乎早就垂涎三尺了。春筍有好多吃法,我呢,最喜歡也最擅長做的有兩種。一個是“酸菜炒筍”,將春筍切片,酸菜切小段,五花肉切小塊,配幾個青椒。先將五花肉煸炒,外表略呈金黃,將春筍酸菜青椒入鍋翻炒,起鍋,這是一個極為下飯的山珍大菜了。另一個是“筍釀草包”,這個“草包”是我們老家的說法,文字上應(yīng)當(dāng)叫“釀油豆腐”,但叫“草包”卻更加貼切,更有家鄉(xiāng)味。做法呢,將春筍切小丁,原木香菇提前發(fā)好,和五花肉剁餡,加入適量紅薯粉拌勻,油豆腐一端切開一個口子,將筍菇肉餡釀進去,上盤,蒸十五至二十分鐘,出籠,香味、鮮味四溢,朋友嘖嘖稱贊。
吃過“酸菜炒筍”,嘗過“筍釀草包”,準(zhǔn)備回城,車尾箱塞滿了鄉(xiāng)下蘿卜青菜紅薯等土特產(chǎn),當(dāng)然,少不了一年一度那心心念念的春筍。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yán)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