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油茶
作者:葉德林
金秋十月,霜降時節(jié),正是油茶收獲季節(jié)。你看滿山遍野的油茶樹,萬木蔥籠,枝繁葉茂,碩果累累。那圓溜溜、橙綠色閃著光亮、散發(fā)著幽幽油香的茶果,真招人眉開眼笑,喜不自勝。
油茶山上,萬綠叢中,歡聲笑語。村民們沉浸在油茶豐收的喜悅中。他們將采摘的飽滿渾圓的油茶果裝進籮筐、麻袋里,又一擔一擔地挑下山來,裝在山邊路上的車輛,然后載回家里晾曬。
客家種植油茶歷史悠久,據(jù)說有2000多年,但那只是小打小鬧,所種植的油茶并不多。解放后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家鄉(xiāng)人便響應(yīng)政府號召,掀起栽種油茶新高潮,全民上山廣種油茶。記得我上小學三年級時,也利用幾個下午的時間和老師同學們一起上山種植油茶樹。那時,家家戶戶都擁有自己的油茶山。
在荒山野嶺栽種油茶,基本算得上“一勞永逸”。當在山上用鋤頭挖一個樹穴將茶籽入土后,基本不用管理。當油茶長成樹后,只需每年農(nóng)歷八月給油茶樹周圍用鋤頭鐮刀鏟除一次野草即可。不用澆水,也不用除蟲、施肥。鄉(xiāng)親們管叫種植油茶跟栽種其他果樹一樣,美其名曰“露水錢”。
種植油茶,既綠化了荒山,美化了環(huán)境,改善了生活,又增加了收入,真可謂“一舉多得”。當油茶樹生長至三五年后,便有收成了。每家每戶從茶山摘回來的油茶,在廳堂的墻角里壘起了小山。待油茶果晾到開裂后,便動手剝殼取出茶仁(茶籽)。將茶仁曬干后,便挑到油坊榨油。那時,各家都是用油甕、油缸、油壇裝油的。少的人家十頭八斤茶油,中等人家?guī)资锊栌,多的人家百斤以上茶油?/p>
你可別小看了其貌不揚的油茶樹,其實,油茶樹全身都是寶。
就說茶油吧?图胰说牟栌,除日常生活中與花生油用作煮菜作食用油外,更多的是用來為過年準備傳統(tǒng)、美味可口、男女老少皆喜愛的油炸果、油炸花結(jié)、油炸粄片、油炸豆腐、油炸腐竹、油炸花生米……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客家人過春節(jié)的年料主要是看看誰家炸的油果多。油果,是糯米粉拌上糖水后,用雙手反復搓揉,搓揉至有一定韌度,再截巴掌大的薄片,用手工捏成圓球狀,或用手握成橄欖狀,然后放進油鍋里慢慢炸熟,這時,圓滿的大只果跟金黃色的小皮球一樣,堪稱一種精美的藝術(shù)品。
依傳統(tǒng)習慣,農(nóng)家婦女要特意留下一瓶茶油用作“揸頭發(fā)”。此外,為防治疾病,每家都要留點茶油以備刮痧之用。不小心被水火炙傷的也可用茶油拌其他藥材治傷。
再說茶麩。榨油剩余的茶麩,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是家鄉(xiāng)的土肥皂,村婦們用茶麩來洗衣服、洗被、洗帳。婦女們洗頭發(fā)也用茶麩。當然,茶麩也可以用作肥田。
又說茶花。油茶是冬春開花的。油茶花潔白晶瑩,花芯里含有清甜糖分,蜜蜂就喜歡采集花芯的糖分釀蜜。少年時,我和同屋的小伙伴就愛到屋背后的山嶺上去舔油茶花芯的糖分。
也說茶殼。油茶殼,耐火。鄉(xiāng)親們在寒冬多用它烤火取暖。還有茶枝。油茶枝很有韌性,挑柴草的草索鉤子、挽水桶的扁擔桿兩頭的木鉤子,多用它制作。包括那枝葉,枯老的油茶枝葉可是上好的灶臺燃料。
現(xiàn)如今,油茶,作為綠色環(huán)保食用香油,其價值明顯升高,這更讓村民看重,擴種、保護油茶方興未艾,很多村民將自家的自留山開辟成油茶山、油茶林,融入人見人愛、一望無際的綠水青山之中。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