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zhàn)一線 使命擔當 今天我們初心不變,在全媒體時代再出發(fā)
記者是時代的見證者、記錄者,也是改革的參與者、推動者。今年11月8日是第21個記者節(jié)。在許多圈外人眼中,記者的工作總是很神秘、很光鮮,但其實不然。他們更多的是風塵仆仆穿梭在人群里、活動中,選題報題、全天候待命、深入一線……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今天,本報推出策劃報道,傾聽河源晚報社一線新聞工作者真實的故事與心聲,感受媒體人的責任擔當。
張濤:新聞能做到極致嗎?
從鄂西北襄陽古城來南國槎城,一晃逾17載,新聞行業(yè)浸潤22載,面對家中幾大箱記錄得密密麻麻的采訪本,想起以前看過的《把工作做到極致》,在心底自問,新聞能做到極致嗎?
年逾不惑,激情不減,我還在新聞路上。自2016年始,因采訪精準扶貧和鄉(xiāng)村振興緣故,踏遍全市近百個鄉(xiāng)鎮(zhèn),造訪過全市8成以上的行政村,逾200個省定貧困村如數家珍,雖苦猶樂,不敢懈!
我切身感受到把新聞采訪工作做好,做到極致,“美好”自然就會來臨。因為,我自始至終覺得,大好年華,沒有虛度,哪怕身在九連山巔偏遠荒村,抑或地下100多米礦井深處。
絮絮叨叨這么多話,也算是對自己新聞從業(yè)工作的一個小結,值此又一個記者節(jié)來臨,還是想說一句話:做新聞,真好!
鄭婷影:揮灑青春踐行夢想
做記者是我的夢想,很幸運,大學畢業(yè)后我實現了這個夢。從業(yè)10年來,我采訪過很多人,很多事,其中讓我最難忘的,就是去年河源“6·10”“6·12”經歷的點點滴滴。
去年6月,河源遭到特大暴雨襲擊。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記者的身影。作為一名記者,我用自己的筆記錄了河源從抗洪搶險到災后重建的過程,一次次見證“全市動員、全員投入、全力以赴”的河源力量。
當時,為及時準確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回應社會關切,我放棄兩個周末,連續(xù)高強度工作18天,五上連平,四上龍川,走遍全市五縣兩區(qū),走過超萬公里路途,一次次出現在各鄉(xiāng)鎮(zhèn)抗洪搶險的第一線。我知道,只有深入一線,才能捉到“活魚”,逆水而行,也是記者的使命。那段時間,我1米5的小小身軀亦爆發(fā)出無窮的力量,我曾連續(xù)工作15個小時,咬牙寫完報道;我曾在凌晨三點回家,穿著泥衣睡著;我曾帶著手機洗澡,生怕錯過緊急通知……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很辛苦,但點點滴滴的感動每天在采訪中持續(xù),這些感動在報端成為歷史的敘述時,也內化為我走過一村又一路的動力。
嚴冬遠:從美編到視頻記者
報社融媒改革,我從一名美編成為了視頻工作室的記者。在新的崗位上,拍攝制作視頻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zhàn),需要我不斷學習、提高自己。
每一次活動前,為了確保拍攝效果,都要做好充分準備。記得第一次扛起攝像機拍攝南國書香節(jié)的活動,因拍攝之前沒選好角度,攝影技術也不夠嫻熟,導致拍回來的片子效果不佳。當時心情非常沮喪,甚至懷疑自己并不適合這個崗位。但當看到自己通過努力學習,從拍攝、剪輯到做成一條成品視頻時,心中又充滿了成就感。
記者的工作是忙碌的,更是充實的。這個崗位對于我來說,每天都是新的挑戰(zhàn),我會繼續(xù)保持著那份激情,體味著其中的辛苦,感受著那份快樂。
陳仕平:融合路上再出發(fā)
又是一年記者節(jié),一路走來,沒有淚水只有汗水,感謝默契同步,感恩陪伴與支持!
當前,全媒體不斷發(fā)展,移動互聯大潮風起云涌,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fā)生了深刻變化。
作為傳統(tǒng)紙媒的攝影記者,隨著媒體融合發(fā)展,新聞攝影已經快步邁進了全媒體時代,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圖文并重、動靜結合、聲畫并茂,是作為一名全媒型記者最基礎的要求。奮斗的征程上,沒有退卻的余地,越是艱險越向前,“快感”屬于有激情的人,只有順應時代的變化才能勇立于潮頭。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未來永遠充滿希望,擺正心態(tài),不斷學習,自我增值,相信奮斗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融合路上,背上行囊,再出發(fā)!
吳奕鎮(zhèn):選擇記者,忠于內心
工作8年多,回想一路走來,深入過抗洪搶險、疫情防控一線以及各類調查報道現場,經歷過無數次獲取線索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的瞬間,經歷過接到電話就馬上動身前往現場見證歷史的時刻,更經歷過發(fā)稿時的喜悅、斃稿時的失落,這些無不成為做記者的真實感受。
2019年6月13日,為了拍攝龍川縣貝嶺鎮(zhèn)米貝村受災一線畫面,我不顧安危緊隨救援隊攀爬塌方山坡進入“孤島村”,整個采訪整整持續(xù)八九個小時之久。這一天印象深刻,因為雙腳長時間泡在水里,當天左腳關節(jié)炎再度發(fā)作,一直忍著疼痛完成報道任務,這就是我們的工作。我看著那雙沾滿黃泥土的雨鞋,那一刻真正體會到“腳下有泥,心中有光”這句話的含義。
做記者,并非看中這個外人看似光鮮的“馬甲”,更多是忠于內心的一個選擇。
劉曦:艱辛并快樂
從2012年大學畢業(yè)進入報社至今,已有8年。細數8年記者生涯,所流過的汗水和淚水,所經歷的酸甜苦辣,浸透在每一篇新聞稿件中,讓我切身地感受到做記者的艱辛與快樂。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我們的記者都戰(zhàn)斗在一線。如果說戰(zhàn)斗在疫情前線的千千萬萬黨員干部是守護者,那么媒體從業(yè)人員則更像是傳遞信息的“搬運工”,又或是觀察員與見證人。我們每天戴著口罩來往穿梭于社區(qū)、村居、企業(yè)、農貿市場、醫(yī)院、聯合檢疫站點等基層一線,一部手機、一本本子、一支筆,把鏡頭對準一線,用筆尖書寫一線,用文字、照片和視頻見證著一個個感人的抗疫故事。當我們看到自己采寫的內容刊播在報紙、新媒體平臺上,受眾向我們反饋意見時,感謝我們時,我們知道,再辛苦的忙碌也是幸福的。新聞工作永遠在路上,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腳下有泥,心中有光,肩上有擔當。
彭茂洋:成為一名更好的記者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我的心里更是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從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心路歷程,到各行各業(yè)抗疫的勇士,從一個普通的家庭,再到企業(yè)工廠……我看到了每一位普通人所迸發(fā)出來逆水行舟的堅毅和眾志成城的果敢。
“鐵肩擔道、公信傳播”是我對記者這個職業(yè)最深刻的理解。當一行行文字,一個個鏡頭,一段段視頻呈現在受眾面前,并得到認可的時候,我能切身感受到,自己堅守醫(yī)院一個月,幾度進入有確診患者的感染樓都是值得的,這份發(fā)自內心的自豪,是任何事情都無法比擬的。
雖然大量的日常報道沖塞著記者的庸常生活,但我堅信我們不會讓那顆追逐真相和夢想的心靈沉睡過去。我將不斷學習,繼續(xù)前進,用筆觸去發(fā)現這個世界的美,用鏡頭去傳播更多的正能量,擔負起一名記者的義務和責任。
鄧宇珊:初心不變,熱愛永在
今年的記者節(jié),是屬于我的第5個記者節(jié)。在河源晚報社成為一名教育線記者的我,用5年的奮斗時光勾勒出自己的記者夢,也用手中的筆清晰地記錄下成長的點點滴滴。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我市2020年高考再創(chuàng)佳績、我市第一所本科院校開門迎新……身為教育線記者的我,每次采訪教育的“大事件”都在見證著河源教育事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而在校園里,學生一張張童真爛漫的笑臉,老師在三尺講臺上的默默堅守,校長為提升學校辦學質量不斷努力……也都化成一個個耀眼的星辰,讓我切實感受到新聞工作帶給我的獨特“浪漫”。
猶記得我去年記者節(jié)的感想是“熱愛可抵歲月長”,摯友也曾贈言:“愿你的每一步都奔走在熱愛里。”今年的記者節(jié),我想說,初心不變,熱愛永在。
程鵬:心懷感恩想做更多
到今天為止,我任職于河源晚報教育周刊已有3年,不變的還是內心的感恩。感恩每一位學生,在忙碌的生活中,他們的純真讓我倍感珍貴;感恩每一位老師,他們對河源晚報教育周刊工作的始終支持,是我繼續(xù)前進的強大動力;感恩報社,對我的信任,讓我在這3年以及未來的時間里,蓬勃成長!
對學校了解得越多,越會覺得每所學校都各有特色,各有氣質。何其多的美麗教師,何其多的優(yōu)秀學生……這是一個龐大的寶庫,等待我們去慢慢挖掘。我們應該付出更多努力,拓寬渠道,打造平臺,為更多學校、更多師生帶去更多展示的機會。作為河源晚報教育周刊團隊的一員,我還需要做得更多。
曹志成:時光見證著拼命優(yōu)秀的我們
8年前進入新聞行業(yè)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在新聞“戰(zhàn)場”上,還是同樣的我,只是比以往“大叔”了些許。不同的是,現在不僅要采寫文字稿件,還肩負著融媒體報道的重任。畢竟,在融媒體時代,一個不會用鏡頭講故事的記者,就不是一個好的新聞“魔法師”。
我背著相機,拿著無人機,在現場拍攝廣師大開學前的精彩瞬間,心里滿懷著對這是又一“爆款”產品的期待。拍攝中,我把鏡頭對準了幾位準大學生,隨后她們略顯尷尬地詢問了我的拍攝目的。“能選在球場拍嗎,球場很美。”其中一位學生問道。
這是一個讓我至今仍在反思的問題,在紙媒時代,記者只需要帶著紙筆就能完成一次采訪,地點可以在任何場合,而時間也極為靈活;而如今,如果對方答應你接受一次視頻采訪(拍攝),那么顯然,對方對拍攝的時間、地點,甚至是自己的打扮都格外看重。這需要采訪對象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樣,他對記者的專業(yè)度也有了更高的期望。
此刻,我坐在電腦前,剪輯著一個有關萬綠湖打魚節(jié)的視頻,我心中始終有個問題: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你和我都準備好了嗎?
擦亮星星,追逐陽光的路上,時光見證著拼命優(yōu)秀的我們!
統(tǒng)籌整理 吳奕鎮(zhèn)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