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東源縣上莞鎮(zhèn)新民村君陳小學
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
——記東源縣上莞鎮(zhèn)新民村君陳小學
7月9日,頂著烈日,來自河源技師學院的兩位老師用器械測量了中共河西縣委舊址——君陳小學的遺址,擬通過電腦繪圖等技術復原學校昔日舊貌。已是91歲高齡的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河源市區(qū)老戰(zhàn)士陳速影也專程趕到東源縣上莞鎮(zhèn)新民村君陳小學遺址現場,口述當年在學校求學的歷史并宣講君陳小學的光榮歷史。他們都是新民村黨總支專程派人請到村里的,目的是為了建設村紅色基地——河西縣委舊址。
陳速影(左)口述在君陳小學的求學史。
“君陳”二字寓意深
“君陳”,是西周時周成王手下一名臣,相傳其孝順恭敬,又孝順父母,又友愛兄弟,多次受到周成王贊賞!渡袝·周書·君陳》曾記載,“惟日孜孜”,意為勸導人勤勉,學知識不要偷懶。陳速影說,據傳君陳小學以前是當地陳氏族人在清末時建的一間私塾,名曰“大丘書屋”。中華民國建立后改為君陳小學。
陳氏族人以“君陳”為校名,教育后人要孝順恭敬,表達了一種美好的愿望。這從當地一陳氏祠堂保存至今的一塊匾“愿學君陳”亦可見一斑。由于在當地影響甚遠,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君陳小學納入政府編制,改為上莞鄉(xiāng)國立中心小學,附近村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皆在該校就讀。
記憶中的君陳小學
1943年下半年,成績優(yōu)異的陳速影轉學到中心小學讀五年級,當時攻讀6門功課,即國文、算術、自然、地理、歷史、公民。他說,當時教員素質很高,有些還是國立中山大學畢業(yè)生,對學生也很好,尤其是當時學?谷辗諊容^活躍,他還學會了唱一些如《延安謠》《保衛(wèi)黃河》《二月里來》《長城謠》《義勇軍進行曲》《呂梁禮贊》《畢業(yè)歌》《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70多年過去了,至今仍會唱。
記者從陳老根據記憶畫出的中心小學平面圖可看到,小學大門口正對著半圓形的魚塘,跨進門,左邊堆放柴草,右邊則是廚房,穿過天井,就來到二門,墻壁上書寫著“讀書救國”四個大字,每個字達一米左右,十分醒目,二門門楣上有匾,題有“大丘書屋”。除籃球場外,整個校園呈回字形,有走廊可通往各個教室或宿舍,除宿舍和教室外,有假山和金魚池、花壇,最讓他難忘的還有一個水井和四方亭。陳速影估算說,校園幾近方形,整個面積應該是900平方米左右。校門口魚塘里養(yǎng)的魚也肥,伙房師傅經常撈幾條給師生解解饞。
1945年上半年,陳速影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結束小學生涯。當年,韶關南雄中學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也在上莞辦學,1945年下半年,南雄中學由上莞鎮(zhèn)李白村搬到中心小學辦學,陳速影繼續(xù)在這里讀中學,直到1946年年初,南雄中學搬回韶關辦學。2016年,韶關南雄中學為紀念建校100年還專程派人到小學遺址探訪。
君陳小學不簡單
不幸的是,君陳小學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時被拆。不過,君陳小學的光榮歷史不會被遺忘。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河源市委黨史研究室編的《廣東省革命遺址通覽》第11冊中記載,君陳小學——中共河西縣委舊址。
1941年春,中共東江后方特別委員會(簡稱后東特委)根據當時斗爭形勢,以及河源縣自然環(huán)境,為便于黨組織的領導和活動,以東江河為界,東江河以東設立為河源縣委,也稱河東縣委,東江河以西為河西縣委。1941年9月河西縣委建立,首任書記為李福民,河西縣委下轄上莞、三河、畬寮、新寨、老圍等五個區(qū),負責組織、開展河西地區(qū)的革命斗爭活動。
1942年1月,后東特委決定各縣委設立特派員制,河西縣委特派員為章平,副特派員為鄭重文,1943年1月,章平調離后鄭重文任特派員。當時,鄭重文在上莞鄉(xiāng)國立中心小學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工作,組織革命活動。河西縣委機關就設在上莞鄉(xiāng)國立中心小學。除鄭重文外,程光、黃綺芬、張基、陳志英等也在該小學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革命工作。陳志英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同年7月,到中心小學任教,同時參與組建上莞農民抗日救國會和農民抗日自衛(wèi)隊。1942年春夏間,“上莞農民抗日救國會”成立,陳志英任會長,積極宣傳抗日,組織開展“減租減息”運動。
恢復武裝斗爭后河西區(qū)第一期黨員骨干訓練班就在上莞鄉(xiāng)國立中心小學舉辦。據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老戰(zhàn)士林洋波曾回憶說,1947年冬他接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前到上莞陳壽堯和陳粵家報到,晚飯后到中心小學辦班,參加人員帶日常生活用品和被席并帶足一個星期的伙食費,當晚依時到達參加學習的有20多個黨員,開了動員會后就分組參加學習,當時提出口號: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打倒地主階層,一切權力歸農會……
記者了解到,新民村黨總支高度重視舊址修復工作,將其列入村黨建重點內容,目前正在進行收集資料和立項工作,依托幫扶單位深圳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力量,籌措資金擬采取原址復建和建設紅色紀念館的形式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