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龍川縣貝嶺鎮(zhèn)米貝村古道
寂寥荒村藏古道 野趣橫生待人識
——記龍川縣貝嶺鎮(zhèn)米貝村古道
看到東源、和平、連平開發(fā)古道旅游紅紅火火,今年57歲的龍川縣貝嶺鎮(zhèn)米貝村委會副主任袁陳對此無不羨慕。昨日,他告訴記者,米貝村古道景色怡人,其人文歷史也比較深厚,想借助鄉(xiāng)村振興的契機,激活這段荒廢已久的古道,將其打造成為一條新的人文古道休閑徒步旅游線路。
袁陳走在古道上,感慨萬千。
古道沿山勢盤旋而上。
“古代高速公路”
從地圖上看到,米貝村位于龍川縣貝嶺鎮(zhèn)與細坳鎮(zhèn)中間地帶。袁陳說,米貝村古道始筑于明代,南北走向。古道路面石砌,寬0.6米至1米不等,是明清時期龍川縣北部的一條重要陸路交通要道,向西可達原東江邊的重鎮(zhèn)貝嶺圩,向北可通細坳圩、小參圩及至江西省定南、尋烏兩縣。
貝嶺,意為“有貝殼的嶺崗”,一直占據(jù)東江水路要道,其圩鎮(zhèn)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店鋪林立,是粵贛邊境的重要商品貿易市場,素有“頭老隆、二貝嶺”之說,盛產松香、桐油、茶油、香菇、木耳、筍干等高山特產。袁陳說,米貝村以“三寶”聞名遠近,即香茹、冬筍、蟬花,這些土特產通過古道一部分向西運到貝嶺圩,上船運到外地銷售,一部分向北則運往江西銷售。
滄桑古道歲月悠悠
袁陳說,他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時,跟父親一道夜走古道挑豬肉到貝嶺圩的經歷。當時沒有冷凍設備,他們家晚上殺豬,為了保鮮,就必須趕夜路,在天亮之前趕到圩鎮(zhèn)交貨。他當時雖然只有十多歲,也像個大人一樣勞作,跟父親扛著豬肉,打著馬燈,從古道上趕路,往往要走好幾個公里,才能趕到貝嶺街道。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后經濟形勢好,這古道才沒有再使用了。如今古道基本荒廢,且因年久失修,洪水沖刷,部分路面石塊崩塌缺失。
古道美景待人識
在袁陳的帶領下,記者在現(xiàn)場注意到,古道沿谷邊山澗順坡而上,蜿蜒在青山間的山嶺更顯古意悠長,道面碎石不規(guī)則鋪砌而成,比較彎曲陡峭,時寬時窄,最寬處約1米,狹窄處僅0.3米。在山腳時,記者經過一條石橋,早已荒廢,橋面雜草融融,橋石則發(fā)黑,盡顯滄桑。
記者順著古道,拐過一個山頭,山風徐來,眺望四方,蒼松欲滴,山梁如一條臥龍憩息,一旁山澗里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讓人眼前一亮。袁陳說,聽父輩人講,這是當年人們開荒造田的碩果。當年村里開山造田,將水從山坳里引過去開荒種地,全村男女老少齊齊上陣參加造田。后來村里人還在附近陸陸續(xù)續(xù)又開墾了幾十畝水田——那個特殊的年代雖已遠去,卻留下了歷史的遺跡。
這里山林郁郁蔥蔥,綠樹環(huán)繞的稻田,像個聚寶盆,村里人依然在這里耕耘收獲,年年歲歲,歲歲年年。這白云深處的人家,閑坐話桑麻,日出開門見山,日落關門枕山,因為在這里,心會安靜。
綿延的古道像一卷打開的竹簡,在米貝的山水間蜿蜒伸展,積淀著米貝厚重的歷史和文化。行走在米貝古道,記者發(fā)現(xiàn)它的美,不僅在于郁郁蔥蔥的山林、白云深處的人家,還在于沉靜之后的安寧。如今,駐村工作隊把古道路標醒目地標示出來,需要借助鄉(xiāng)村振興進一步挖掘。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