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風“種”滿田間地頭
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讓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3月以來,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牽頭策劃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創(chuàng)作征集了一批精品教案、劇目、圖書、掛圖,遴選培育了一批基層宣講能人、志愿服務團隊、媒體掛點記者,目的就是要推動精品項目資源激活、整合、下沉、互動,為基層文明實踐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論指導、內容支撐、人才保障。
5月6日,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正式啟動。6日-8日,全省200余名文化工作者、宣講能人及行業(yè)骨干組成5支志愿服務分隊,分赴廣州從化、韶關乳源、惠州博羅、東莞中堂、江門臺山等地開展文藝展演、百姓宣講、惠民服務等活動,將精品項目送到群眾家門口。
各地各部門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堅持以真情服務基層、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高品質的精神大餐和惠民服務,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東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廣州從化
文明新風吹進農村群眾心坎里
“感覺時代變了,生活原來這么美好。”家住廣州從化鰲頭鎮(zhèn)鰲山村村民周福榮看著臺上《奔跑吧 追夢人》的表演這樣感慨。節(jié)目以戲劇演唱的形式,講述了護士、運動員、快遞小哥、環(huán)衛(wèi)工人等6個職業(yè)各自的故事,并以他們之口介紹了新時代的發(fā)展變化。
上周,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走進廣州從化,為當?shù)卮迕袼蜕县S盛的精神大餐。
嘹亮歌聲唱響美麗鄉(xiāng)村
“老百姓最美,老百姓最美,平凡的勞動樹起不朽的豐碑……”在從化西塘村,情真意切的歌聲,讓現(xiàn)場不少群眾一起隨聲唱和。作為演唱者的國家一級演員唐彪走到他們中間演唱,歌聲不斷熏染群眾。唐彪說,人民群眾是文藝表演創(chuàng)作的最根本來源,也是文藝表演者最好的老師。
唐彪告訴記者,創(chuàng)作這首歌的初衷就是要贊美老百姓的辛勤勞動,把這首歌帶到他們身邊唱給他們聽。“一定要唱最接地氣的歌,把新的風尚傳揚到群眾中去。”
活動現(xiàn)場,文藝精品層出不窮。今年83歲高齡的相聲表演藝術家黃俊英跟老搭檔何寶文用生動活潑的故事講述廣州好人的事跡。
“文藝表演一定要緊扣時代主題,這個‘好人之家’的節(jié)目從前期查閱資料到后期修改,花費了超半年時間。”黃俊英表示,從化這些年變化很大,不僅道路通暢了,環(huán)境變好了,而且村民們的個人素質提高了不少,“請”“謝謝”這些話用得多了。“這讓我們更有責任把正能量傳給他們,讓新風氣在基層傳播。”
這樣的文藝表演在從化西和、西塘、蓮麻3個村陸續(xù)展開,廣受村民好評。記者了解到,在“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期間,來自廣東省和廣州市的表演團體在從化展演超20場文藝表演,讓村民從文藝表演中感受鄉(xiāng)村文化與文明。
目前,從化區(qū)統(tǒng)籌配套新時代文明實踐點1100多個,系統(tǒng)構建了1個實踐中心、8個實踐所、221個實踐站,覆蓋全區(qū)的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如今,依托從化全區(qū)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舉辦了多場全區(qū)性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精品演出。
用生活化的方式“種”文化
鋪紙,倒墨,執(zhí)筆……不一會兒,一個“福”字就出現(xiàn)在大家的眼前,這是一堂特別的書法培訓課,正在村民的圍觀中開展。
“以前的老先生喜歡研墨,現(xiàn)在用普通墨汁就可以,但如果要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就要動手研墨。”廣東省文化館副研究員麥時煒從筆墨紙硯講起,“研墨很講功夫,脾氣暴躁是不行的,墨容易斷,一定要溫柔,好像磨豆腐花一樣。”
“寫字一筆不要太直,要有彎折才有美,就像人生一樣,太直就一眼能看到底,缺少生趣。”麥時煒借書法喻做人又引來不少人紛紛點頭。
鰲頭鎮(zhèn)黨委委員李嘉宏認為,用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方式,將文化“種”在當?shù),才?ldquo;種”到群眾心坎上,村民將現(xiàn)場寫好的“福”字帶回家,也把文化的種子帶到了田間地頭。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下面哪種行為是在遇到糾紛時不可以做的?”在志愿服務攤上,普法進基層志愿服務隊正在耐心為群眾講解法律題目和答案,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村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動人故事帶來陣陣暖流
“真了不起,我一定要跟他們合張影。”5月8日上午,“一場百姓宣講”給下起了濛濛細雨的從化蓮麻村帶來了陣陣暖流。在現(xiàn)場的蓮麻村村民鄧大姐連連稱贊道,“這些動人的事跡讓大家感受到了國家發(fā)展中平凡人作出的貢獻,今后一定要做好本職的事,為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白天鵝賓館房務部賓客關系總監(jiān)張丹鳳用親身案例講述自己的信念,“曾經(jīng)家人也不理解為什么一個大學生要當服務員,但我一直有個信念,就是要干一行愛一行,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
“在我看來,這是社會大眾對于我們基層服務人員的一種鼓勵,更是一種責任。”張丹鳳表示,一定要把新時代的新風貌帶到農村基層,讓父老鄉(xiāng)親們都能感受到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激勵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這也是此次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意義所在。
韶關乳源
志愿服務讓瑤鄉(xiāng)文明煥發(fā)新活力
5月8日上午,在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世界過山瑤風情園里,來自韶關學院的學生們用充滿瑤族特色的舞蹈節(jié)目《走山的兒女》,引來滿堂喝彩。這僅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在瑤鄉(xiāng)的一個縮影。
“希望以后能多些開展這樣的活動,讓我們百姓多多獲益。”東坪鎮(zhèn)雕子塘新村村民黃世葆表示,此次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與村里的文藝志愿服務相結合,不僅讓村民們有機會參與到文明實踐活動,更改善了村里的風氣。“現(xiàn)在欣賞舞蹈的人多了,打牌的人少了,村民的精氣神都變了。”
瑤鄉(xiāng)飛來一群“金鴣鴣”
立夏的乳源山區(qū)氣溫稍低,但擋不住群眾的熱情。在東坪鎮(zhèn)雕子塘新村的百姓舞臺上,記者看到了數(shù)名來自本村的村民身穿瑤族特色服飾,用優(yōu)美的舞姿表演舞蹈節(jié)目——《瑤鄉(xiāng)飛來一群“金鴣鴣”》。舞臺下300多名瑤漢同胞紛紛敲打自己手中的加油棒,發(fā)出陣陣喝彩
2019年3月,縣委宣傳部與韶關學院音樂學院達成合作意向,引入高校人才資源,在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了全縣首個“金鴣鴣”瑤鄉(xiāng)文藝幫扶實踐基地。從成立文藝幫扶志愿隊開始,韶關學院與乳源達成了互補的合作關系。“一方面我們可以用專業(yè)的文藝知識為乳源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文藝人才,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在深入瑤鄉(xiāng)中找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韶關學院青年舞蹈老師趙勇對記者說。
“勉騰勉”讓志愿服務本土化
“香蕉李要用有機肥種植,土壤要蓋過花果一尺。”在大寮坑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中,來自乳源瑤族自治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的志愿者正在教導村民們如何種植香蕉李。“聽完志愿者們的指導,讓我躍躍欲試,我現(xiàn)在就回家自己動手嘗試種植。”村民趙新順說。
在瑤語里,“勉騰勉”的意思是人幫人,這句話不僅展示了乳源過山瑤樂于助人的傳統(tǒng)美德,更為乳源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找到屬于瑤鄉(xiāng)的根基。
記者了解到,此次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讓大寮坑村村民享受到了省志愿者的優(yōu)質服務,更充分發(fā)揮了大寮坑村當?shù)刂驹阜⻊贞牭墓δ埽?支志愿服務隊,從文藝、醫(yī)療、農學等多個角度為村民們提供不同類型的志愿服務,獲得村民們的一致好評。
“我們大寮坑村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時候,村民們并不知道什么是志愿服務活動。”游溪鎮(zhèn)掛村干部肖璐告訴記者,為了讓新時代志愿服務活動深入人心,大寮坑村以瑤語“勉騰勉”為主題開展活動,充分發(fā)揮村民的積極性,以互助會的形式探索出高效、便捷的互助模式,在村中形成了互幫互助互信的文明新風尚。
志愿服務為文明實踐注入動力
“這次‘七個一百’活動的開展,給村民送上了精彩的宣講和展演,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激勵村民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談及此次活動,東坪鎮(zhèn)雕子塘新村村委干部趙云華說。
在乳源,記者發(fā)現(xiàn),從“金鴣鴣”瑤鄉(xiāng)文藝兵培訓班,到瑤族刺繡培訓室,再到“勉騰勉”志愿互助會,處處可見志愿服務的影子。乳源瑤族自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鄧偉成告訴記者,近年來乳源全縣通過多方面的實踐探索,充分發(fā)揮志愿服務優(yōu)勢,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注入動力與活力。
鄧偉成介紹,目前乳源的志愿服務是“一體化”布局,已經(jīng)構建了層級管理的縱橫實踐網(wǎng)絡。全縣先后建立起縱向涵蓋縣鎮(zhèn)村三級、橫向輻射黨政群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網(wǎng)絡,共設立了1個實踐中心、12個實踐所、50個實踐站,126個實踐點。
惠州博羅
在家門口享用精神文化大餐
車沿著大道開,轉入觀背村,只見兩層高的玻璃房,一塊“觀背書吧”的牌匾高掛在大門上。這里是博羅縣觀背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一場百姓宣講,一場廣場集中展演,一批惠民志愿服務,一次“種文化”培訓,一次走訪慰問,一次“面對面”訪談……5月7日,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博羅分會場活動正式啟動。
文化氛圍濃了 鄰里關系好了
治療瘧疾是世界難題,如何將中國成功抗瘧經(jīng)驗推廣到非洲國家?在觀背村書吧,宣講人、羊城晚報記者王倩分享了中國青蒿素助力非洲抗瘧的故事。
在宣講中,王倩還講述了李國橋以身試藥,兩次往自己體內注射瘧原蟲,第二次甚至留下了遺書,只要求逝世后在花圈上畫上一只瘧原蟲等眾多細節(jié),這讓現(xiàn)場不少人動容。
得知有場宣講會,村民張月英早早來到書吧。談起李國橋的抗瘧故事,她數(shù)次哽咽落淚,“李老的無私奉獻精神勉勵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服務社會。”
村黨支部書記鄭國雄告訴記者,在觀背村,類似文化活動不少,村民參與積極性也很高。“每逢假日,書吧內擠滿了前來看書的村民和小孩,村子里的閱讀氛圍好多了。”
有人會好奇地問,一條城中村為何能生產出美味的“文化大餐”?鄭國雄解釋,這是因為觀背村走上了與眾不同的發(fā)展道路,亮出了“文化部落”的新招牌,才實現(xiàn)了華麗轉身。
“外看像個村,進村不是村。老屋沒人住,荒地雜草生”,這是以前村民形容觀背村的一句順口溜。2015年,村第一書記陳湘帶領村干部挨家挨戶勸說村民,希望他們把破舊的老房子騰出來,然后租給進駐的團體協(xié)會打造為“文化部落”。
不久后,村子里來了第一批文化團隊。直到今天,張月英說,最直接的感受是,村子里多了400多幅、2000多平方米的壁畫,“原本墻體脫落、長滿苔蘚的老房子一去不復返了。”
這些都是受村容村貌的改變影響,鄭國雄說,現(xiàn)在村民的笑容多了,鄰里關系變好了,村里的年輕人比以前更愿意幫人了,“遇到矛盾沖突,大家懂得相互謙讓”。
打造品牌 志愿服務常態(tài)化
“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惠州分隊剛剛參加完博羅縣分會場的百姓宣講活動,就前往廣東省五星級志愿者、“惠州好人”李海云的住處慰問,不料卻“撲了個空”。
1個小時后,李海云匆匆趕來。原來,上午9時許,李海云接到一通電話,平日里私交甚好的一名82歲“空巢老人”稱自己胸悶,情況危急。放下電話后,李海云前往老人住所,為老人進行一番理療,并將救心丹送給老人,待老人病情緩解后,她才離開。
聽完解釋,在場的人紛紛為李海云的志愿者精神點贊。
李海云是手有余香志愿者協(xié)會的會長。1996年,她被診斷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晚期,醫(yī)生甚至告訴她最多還能活5年。但是,她不服從命運的安排,一邊積極治療,一邊投入志愿服務,“延長生命的寬度”。
在博羅縣,志愿服務已成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博學公益服務隊的理事羅碧花便是其中之一。在石灣鎮(zhèn)公園,正在參加惠民志愿活動的羅碧花忙著吆喝,“免費剪頭發(fā)、剪頭發(fā)。”
5年前,羅碧花開始招募專業(yè)理發(fā)師進入義剪團隊,定時開展志愿服務。有時,遇上行動不便的人,羅碧花還帶隊上門服務,為老人家免費剪頭發(fā)。
“志愿服務做得好,需要一雙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在接送孫輩返學途中,羅碧花發(fā)現(xiàn)學校周圍車多人雜,家長一哄而上,不守秩序。為保障孩子的安全,她組建了一支護學團隊,到學校周邊維持秩序,“不管刮風下雨,我們都在那。”
現(xiàn)在,羅碧花將志愿服務當事業(yè),“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服務社會,我很知足,人家都說,我越活越年輕。”
東莞中堂
“看演出的人多了,打牌的少了”
當88歲的陳志杰拄著拐杖走向志愿服務攤位,60歲的志愿者謝藝明迎上前去,攙扶他坐下,幫他脫下外套量血壓,量好后又為他穿好外套。“146/94,您的血壓有點高啊。”一旁,國民體質檢測中心的志愿者提醒……這是發(fā)生在中堂鎮(zhèn)“一批志愿服務”活動上的一幕。
5月,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走進東莞中堂鎮(zhèn),為基層群眾帶來惠民便民的志愿服務、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新穎實用的技能培訓、催人奮進的百姓宣講。
平均每10人就有1名志愿者
“這邊可以量血壓、驗視力,還有省醫(yī)的醫(yī)生坐診;那邊可以免費剪發(fā)。”盡管已是花甲之年,謝藝明步伐矯健一點不輸年輕人。在5月7日中堂鎮(zhèn)中堂村中心廣場,他和青年志愿者一起跑前跑后,不斷為參加活動的村民群眾“導航”。
義診攤位上,廣東省人民醫(yī)院“90后”醫(yī)生溫惠紅和她的同事們正在接受村民咨詢。雖然剛工作一年,但溫惠紅已是“入行”9年的“老志愿者”,服務群眾駕輕就熟。
除了中堂,東莞其他地區(qū)群眾也將享受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作為“七個一百”東莞分會場子活動,“文明進社區(qū),志愿我先行”百場志愿服務行動進社區(qū)(企業(yè))也于5月6日啟動。致力打造“志愿之城”,東莞的志愿服務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注冊志愿者人數(shù)目前已超百萬,占常住人口的12%。僅中堂鎮(zhèn)的志愿服務隊伍就達54支,有志愿者12211名,平均每10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家門口就能看高質量演出
“社會主義文化要繁榮,百花齊放百鳥鳴,沖難關,破險阻,強大的精神力量來鼓舞。跟黨走,有自信,實干興邦向前進。”在“七個一百”東莞分會場主題晚會上,廣東省文聯(lián)帶來的音樂快板《高歌頌黨抒豪情》節(jié)奏歡快、引人奮進,臺下不少觀眾不禁跟著打起了節(jié)拍。中堂鎮(zhèn)自創(chuàng)粵曲節(jié)目《龍舟結良緣》則讓觀眾大呼“接地氣”。
“95后”青年吳健沛告訴記者,這種把曲藝和龍舟相結合的形式讓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全新認識。
中堂鎮(zhèn)委委員黎錫浩表示,中堂作為中國龍舟之鄉(xiāng)、曲藝之鄉(xiāng),龍舟和粵曲在當?shù)赜兄詈竦娜罕娀A,因此,該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因地制宜,創(chuàng)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節(jié)目,希望讓傳統(tǒng)項目煥發(fā)新光彩,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
用群眾樂于參與的方式、聽得懂的語言吸引他們參與進來,《龍舟結良緣》并非個例。記者了解到,平時,鎮(zhèn)里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動中,群眾自排自演的節(jié)目也是主力軍。“我們基本不用向外面購買節(jié)目,因為村民可以自排自演,演出效果還不錯。”三涌村的胡婉霞告訴記者,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后,各種活動的開展更加有序了,而且有了專業(yè)指導,水平提高不少。
村民直呼“種文化”培訓實用
“希望這樣實用的培訓以后能經(jīng)常舉辦,把更多新知識新理念帶到基層!”5月7日,“七個一百”項目之“種文化”培訓結束后,鶴田村的洪廣文豎起了大拇指。當天,廣東省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宋玲、省文化館舞蹈干部王憶佳,分別就“未成年人閱讀推廣”和“廣場舞欣賞與編排”為中堂文宣工作者和基層群眾進行“零距離”培訓。
聽了宋玲的培訓,洪廣文有“恍然大悟”之感,“我有兩個小孩,大的讀初一,小的才2歲半。大寶一直不愛看書,我們很頭疼。聽了宋老師的講座,才知道原來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最重要的年齡段是3—6歲。接下來一定要多引導小寶閱讀,早早培養(yǎng)好習慣。”
江門臺山
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風吹進僑鄉(xiāng)
“參加志愿服務既能幫助他人,又能提升自己,很有意義。”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首場展演活動現(xiàn)場,臺山市義工聯(lián)秘書譚慧嫻一邊派發(fā)志愿服務宣傳資料,一邊耐心地解答群眾的問題。
5月7日至8日,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江門臺山市分會場活動舉行。多場活動為基層群眾獻上精彩的文化大餐和多類型的志愿服務,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風吹進僑鄉(xiāng)百姓家。
文明實踐接地氣、有底氣
“以前要在電視上看演出,F(xiàn)在,我們在鎮(zhèn)上就可以看到高水平的演出了!”首場展演活動舉辦時,家住江門臺山端芬鎮(zhèn)的村民梁婉玲特意約上朋友到梅家大院看演出。精彩的節(jié)目傳遞著生活文明,讓梁婉玲不斷鼓掌。
在梅家大院,省志愿服務隊和臺山青年志愿服務隊、學生志愿服務隊、巾幗維權志愿服務隊等還聯(lián)合開展了健康醫(yī)療、法律援助、科學普及等惠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受到當?shù)厝罕姷臒崃覛g迎。
從展演到志愿服務,每一個場景都能感受到滿滿的收獲感與幸福感。“這次活動展現(xiàn)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面貌、新風尚,也感受到了臺山的鄉(xiāng)情文化,我希望有更多好的歌曲,唱出臺山的新風貌,帶給基層的朋友們。”臺山民歌《接妹還》的演唱者蔡道忠說。
互動交流匯聚強大合力
“以前沒了解過這些技術,今天大開眼界!如今,我們做文藝工作也可以借助信息化平臺實現(xiàn)更大的發(fā)展了!”在臺山市舉辦的“種文化”培訓活動上,臺山市文化館旗袍秀學員鄭結興高興地說。下課后,鄭結興還和朋友交流了學習心得。
“種文化”培訓活動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臺山分會場活動之一。“這里的群眾很熱情,我覺得培訓的氛圍和效果不錯。”培訓結束后,不少文化工作者爭相和陳劍暉進行討論交流。“這次來到臺山,一方面是希望把我們好的經(jīng)驗做法帶給基層的文化工作者,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加強和基層文化工作者的交流,收集來自基層的好的經(jīng)驗做法,并進行推廣,共同推動全民閱讀。”陳劍暉說。
在和當?shù)氐闹驹刚呓涣鹘?jīng)驗后,廣東省應急救護志愿者培訓基地隊長徐暐杰認真記錄了臺山開展志愿活動的“秘訣”。“在活動中,我們除了為群眾提供服務,還和當?shù)氐闹驹刚呓涣髁嘶鶎又驹阜⻊盏姆椒ā?rdquo;徐暐杰難掩興奮。
讓新時代精神文明傳播海外
“好看!節(jié)目很精彩!”上個月從美國紐約回到臺山探親的僑胞伍阿姨看完展演活動的節(jié)目后,豎起了大拇指。在活動現(xiàn)場,伍阿姨還把每個節(jié)目錄成小視頻,分享給遠在美國的親友。
突出僑鄉(xiāng)特色,臺山抓住“僑”味、“鄉(xiāng)”味、“趣”味、“情”味,激發(fā)海內外臺山人的家國情感,廣泛傳播新時代精神文明,不少僑胞感受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魅力并正逐漸參與其中。
學校是臺山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之一。臺山已組織臺山與澳門學生到南粵古驛道臺山段及沿線著名景點開展“研行驛道”活動,通過參觀深入研學僑鄉(xiāng)農耕文化、紅色文化和銀信文化等特色文化,讓廣大學生在研學旅行中激發(fā)對黨、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下一步,臺山還將打造江澳青少年新時代文明實踐研學旅行基地,挖掘盤皇島及周邊村落的歷史文化資源,讓學子了解臺山文化、嶺南文化、華僑文化,促進粵港澳大灣區(qū)的文化交流。
南方網(wǎng)全媒體記者 李強 周甫琦 韓安東 黃錦輝 夏令 戴惠甜
編輯: 李潤芳
來源:南方網(wǎng)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