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再惹爭議
每單最高提成150元,月入過萬,末位淘汰……日前,有媒體報道互聯網籌款平臺水滴籌在超過40個城市的醫(yī)院派駐地推人員,引導患者發(fā)起籌款,并存在募捐金額填寫隨意、審核不嚴等問題。對此,水滴籌方面回應稱,成立緊急工作小組開展排查。
(12月1日澎湃新聞)
讓“騙捐”進入信用黑名單
近年來,水滴籌、輕松籌在幫助危重病人、激發(fā)大眾參與公益的熱情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因費用高昂而陷入困境的病人借此得到了幫助。然而,與此同時,也暴露了公益救助平臺的一些弊病,如平臺調查能力不足,無法核實籌款人或者說患者家庭的真實經濟狀況。因此,在這些公益平臺調查能力不足的時候,更需要監(jiān)管部門的撐腰。在核實患者家庭經濟狀況上有哪些權力,可以到哪些部門查閱患者家庭財產相關信息,這些還需要監(jiān)管部門予以明確,并助其打通信息壁壘。同時,對于意圖騙捐者,監(jiān)管部門有必要將這些人的不良信用信息上傳至全國性的個人征信系統,讓聯合信用懲戒機制發(fā)力,使得“騙捐”永遠作為信用黑點記錄在案,以規(guī)范和約束個人的平臺求助行為。
劉曦
消費愛心沒有勝者
隨著“掃樓”視頻的曝光,水滴籌也暴露出平臺在管理上存在的嚴重管理漏洞。不少愛心人士也紛紛表露出了對水滴籌能否平衡好公益和生意的能力的懷疑,甚至質疑自身的捐助是否成了功利二字的“智商稅”。
但跳出此次水滴籌事件本身,我們不得不承認,對于求助無門的困難病人,眾籌方式或許就是貧困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水滴籌犯的錯,在網友的同仇敵愾下,讓整個行業(yè)也跟著蒙羞,大病眾籌平臺面臨的信任危機,勢必波及到更多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在這場公益變功利的危機中并沒有勝者。因此,無論是媒體、網友還是愛心人士,不應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職責批評,而更應該利用好自身的監(jiān)督權,發(fā)揮各自的監(jiān)督優(yōu)勢,促使平臺走向規(guī)范,行業(yè)走向成熟,讓更多生命得以挽回。
彭茂洋
別為“利”字遮望眼
每單最高提成150元,月入過萬,末位淘汰……日前,有媒體報道互聯網籌款平臺水滴籌,乍看這些,有種觸目驚心之感,這無疑是對愛心、對慈善、對社會互信的嚴重傷害。
固然無利不起早,眾籌平臺要生存,要靠社會資本投資,也需要盈利,然做為愛心公益眾籌平臺,當遵從它熱心仁愛、扶危濟困的屬性,悉心守護公眾愛人及人、守望相助的精神。說到底,眾籌平臺要有愛心,有責任心,更要有良心。千萬別為”利“字遮望眼,否則,必將被人唾棄。有一句老話流傳已久,有很多人不是被別人”玩“死的,多數是自己玩死自己的,對于眾籌平臺更是如此!無規(guī)則不成方圓,筆者以為,從保障平臺長效運轉的角度看,不妨參照國家對各類基金會的管理思路,允許其適當提留管理費,但提留比例必須嚴格控制在法律許可和公眾能接受的比例范圍,并且接受公眾監(jiān)督。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