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全力推進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 實踐育人,以文化人
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龍川縣,孕育出客家古邑文明史。去年以來,廣東全面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龍川作為全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1個試點縣(區(qū))之一,也是全市唯一的試點縣,自啟動試點工作以來,全面構筑起“1+2+N”工作體系,在制度、陣地、隊伍、活動項目建設上狠下功夫,不斷強基固本、守正創(chuàng)新,把生態(tài)和現(xiàn)代協(xié)調發(fā)展理念融入試點建設工作全過程。
省社科專家在龍川佗城鎮(zhèn)大榕樹下向當地干部、群眾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宣講報告會。
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突出實踐育人
15日,在龍川縣老隆鎮(zhèn)第二小學的客家山歌進校園課堂里,記者見到,龍川縣客家山歌教師就客家山歌知識、基礎唱腔與技巧、藝術特色等內容向該校師生授課,并進行客家山歌表演互唱,讓在校師生增加對客家山歌的認識。當天參加課程的學生羅柔告訴記者,客家山歌是家鄉(xiāng)語言的歌曲,是一種客家文化,作為客家人要傳承好這項寶貴的傳統(tǒng)文化。
作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活動之一,客家山歌進校園教學活動與課堂相結合,讓學校師生了解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據了解,龍川縣在“踐”字上下功夫,通過開展客家山歌進校園、龍川木偶戲“六進”、“文明行為我承諾我踐行”“網絡安全宣傳月”“創(chuàng)文進萬家”等系列主題文明實踐活動,以及開展文明村鎮(zhèn)、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不斷提升群眾的思想覺悟、科學素質和文明素養(yǎng)。
依托文明實踐陣地,讓新時代思想落地生根
陽光明媚,在佗城鎮(zhèn)政府內的綠茵大榕樹下,省社科專家向當地干部、群眾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宣講報告會。大榕樹下,具有千年文化歷史的佗城鎮(zhèn),迎來了新時代新思想的融入。
16日至17日,龍川舉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宣講報告會,邀請了省社科專家進單位、進社區(qū)、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等地作專題演講,以更有溫度、更接地氣、更有深度的講授方式,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
省社科專家們先后前往龍川縣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福建會館紅色文化講堂、佗城鎮(zhèn)政府機關大院大榕樹下,與干部群眾面對面講故事、談感受,結合自身感受談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感悟,用大眾化、接地氣的形式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自啟動試點工作以來,龍川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實施“百姓宣講”工程,通過邀請省市專家和選拔宣講隊伍,主動到文明實踐所開展“學講話、講故事、談感受”宣講活動,推動形成“專家學者講理論、領導干部講政策、百姓群眾講故事”的立體化多層次宣講格局,力求讓百姓看得見、聽得懂、有認同、愿參與、真點贊,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共依托文明實踐所(站、點)開展宣傳宣講1028多場次。
此外,龍川縣還突出陣地創(chuàng)新,推進“互聯(lián)網+文明”創(chuàng)新,依托新媒體平臺打造“指尖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推動文明實踐工作中與基層黨建工作結合推進,與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文化惠民工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等一體實施,與正面輿論宣傳相結合,與創(chuàng)建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工作相統(tǒng)籌,努力在有效開展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開展各類活動、以志愿服務機制支撐中心運轉、綜合利用陣地資源、與融媒體中心貫通結合等方面實現(xiàn)突破、蹬出路子,把傳播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
構筑起“1+2+N”工作體系,讓文明延伸到每個角落
在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程中,龍川縣采取“1+2+N”工作體系,“1”是指設立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2”是指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N”是指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以陣地為依托,切實將文明實踐工作延伸至每一個角落。
在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的交相輝映下,如今的龍川,沿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步伐一路綻放,實踐工作碩果累累。據了解,該縣目前已建成24個實踐所、357個實踐站、38個實踐點,通過常態(tài)化文明實踐活動,全縣文明實踐工作不斷扎實推進。
本報記者 吳奕鎮(zhèn) 特約記者 劉偉東 通訊員 林友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