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游記
■郭嫣琳
有妙語曰: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旅行的路上。實在不愿荒廢這3天的清明假期,于是立即攜上友人跳上火車來到了我們的鄰居城市——贛州。
千年宋城,歷史滄桑。這個與我們河源相鄰咫尺的城市,卻一直讓我們印象陌生。贛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薈萃,且主要保留著豐富的宋城文化旅游資源?缛脒@片陌生的土地,意外感受到贛州人民竟是極其的熱情樸實。從出租車司機,賣東西的大叔大媽,到街邊的路人,都非常熱心誠懇。司機看我們是外地人,話語中是滿滿的驕傲自豪,對贛州的歷史文化故事如數家珍,侃侃道來。確實,對贛州人來說,這個千年宋城承載的厚重歷史文化底蘊就是他們的無價“家珍”。
我們坐在車上時,依江而建的古城墻總能映入眼簾。贛州古城墻始建于漢代,現保存的屬北宋城墻,全長3000多米,呈現高低逶迤、古樸厚重之勢。緩步登上城墻,令人震撼于它的大氣宏偉,撫摸著它整齊的磚石,不禁感慨,這腳下的每一塊磚石,都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絕頂聰明智慧,如此高超的建筑技藝,才能保城墻歷經千年風雨而不倒,筑起保護家園的堅實保障!漫步于城墻上端,看那貢江和章江匯合之處,江面遼闊,清霧迷漫,煙波縹緲,遠處群山綿延,山下村落錯落有致,近處街坊店鋪鱗次櫛比,令人恍如穿越時空,置身于宋朝富庶生活的畫卷中。
順著古城墻蜿蜒而行,來到了舉世聞名的郁孤臺。它坐落于古城墻上的山頂,以山勢高阜、郁然孤峙得名。“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南宋偉大詞人辛棄疾曾在這里登高眺遠,留下光耀千古的名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表達了他高度的愛國熱忱和對百姓深受戰(zhàn)爭之苦的深切同情。另有蘇東坡、岳飛、文天祥、王陽明、郭沫若等歷代名人都和辛棄疾一樣曾在這里留下過詩詞。時空跨越了千年,今天的我們站在了郁孤臺上,享受著和平年代的幸福安寧,靜靜欣賞著歷代文人雅士留下的文墨印記,贊嘆于其建筑雕龍畫鳳的精美。樓以詩顯,詩以樓傳,郁孤臺以其卓然之姿立在贛江邊,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風采名動天下。
烏云細雨逐漸散去,春日的煦暖陽光灑下宋城。下了郁孤臺,來到貢江河面上的古浮橋。橋上熙熙攘攘,十分熱鬧,人們來回穿梭,與橋下靜靜流淌的江水融成一幅幅和諧的畫面。這座浮橋始建于宋代,長約400米,連接著貢江的兩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纜繩相連而成。800多年來,不知經歷了多少腥風血雨、戰(zhàn)火硝煙,它卻仍然屹立不倒,成為江邊兩岸居民互通往來的重要通道,與岸邊古樸逶迤的古城墻、宏偉秀麗的郁孤臺一道聆聽著江河濤聲,默默造福著贛州百姓,成為這里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線。
第二天的贛州城,細雨紛飛。我們撐著傘,猶如變成了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詩里那丁香般的姑娘,走進了這贛州的雨巷——灶兒巷。灶兒巷曾是宋代贛州六街之一的陰街,古代贛州城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在城市化建設日益發(fā)展的今天,能保留如此完整的老巷子實屬不易。街區(qū)保留了清代以后客家民居的完整風貌,其中有書院、賓館、店鋪、作坊、客棧等客家古建筑物。臨街的牌坊古色古香,鵝卵石路面微覆青苔,門樓高低錯落有致,白墻黛瓦,飛檐雕窗,風韻別致。走在古巷的時光,仿佛靜止般,聽它訴說著一段段逝去的滄桑歲月,聽它淺吟低唱著悠悠情思,令人流連忘返。
在贛州的短短幾天,我們不但被贛州的歷史文化深深迷住,更是被贛州當地的特色美食牽住了心。贛州雖是客家人集聚地,但在食物制作中融合了江西人喜愛的酸辣口味,所以當地美食與我們河源地區(qū)又有很大不同。純手工制作的寧都肉丸,新鮮勁道有韌性;興國米粉魚,色澤金黃,鮮辣嫩滑;仙人粄,味道濃郁,清香撲鼻;沙地板鴨,肉嫩骨脆,芳香四溢……我和友人毫不客氣化成吃貨,幾乎吃得停不下來。連連贊嘆,贛州人民對美食確實花了很多心思,不管是小吃,還是正餐,都做得極其爽口美味。日常吃慣了河源客家風味的我們,竟也很容易適應這贛州口味,不愧是我們的好鄰居!
游玩的時光總是特別短暫。別離宋城,戀戀不舍!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與讀書都是生命中學習新知識、開拓新視野的方式,我們的心思不應總是宥于公務俗事,邁動腳步觀賞這萬千河山的壯麗秀美,不也是書寫著人生的美好時光?一如明代王陽明在贛州的題詩:“清山隨地佳,豈心故園好。他得此身閑,塵寰亦蓬島。”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