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登門拜年到網絡拜年 方式在變,但溫情不變
“不要群發(fā)信息了,跟我拜年的正確方式如下,謝謝合作。”除夕當天, 80 后曉輝在朋友圈發(fā)了這樣一條信息,配圖是一個66.6 元的微信紅包,“搶紅包”儼然已經成為春節(jié)里拜年的最普遍的方式。
“有人說這樣的拜年方式顯得年味淡了,NO,我覺得搶紅包的拜年方式很熱鬧。”曉輝說,小時候登門拜年有誠意,現在的微信拜年有新意,方式在變,溫情不變。
微信紅包成了拜年新風尚。
上世紀90年代
步行一個鐘去拜年賀年卡片見證友誼
曉輝家在東源一個小山村,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拜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年初二到外婆家拜年的事。“一大早,媽媽就起床準備,帶上雞、紅燒肉、糖果等年貨,一家四口,吃完早餐就出發(fā),穿過很長的田埂路,要走一個鐘,才能到外婆家。”曉輝說,那條田埂路,一如鄉(xiāng)野所有的田間阡陌,彎彎曲曲,坎坎坷坷,但帶給他們姐弟倆太多樂趣,一路上,他們邊走邊玩,摘野花、玩水田,可歡了。“記憶中,好像大年初二都是陰雨天,又冷又下雨,泥路更泥濘了,往往到了外婆家,新衣服就變成了泥衣服。”曉輝笑著說。到了外婆家,外婆就會抓一大把糖果瓜子放在他們姐弟手里,一人一個紅包,曉輝就跟表姐表弟到村里歡跑了;大人們則會坐下來喝茶、吃吃小點心,好好聊聊天,準備豐盛的午飯。
“小學的時候,同學間還流行送拜年賀卡。”曉輝說,那時候,到商店買好賀卡,工工整整寫上自己的祝福語,只送給最要好的朋友,那是友誼的見證。
本世紀初
短信拜年手指按得發(fā)酸
曉輝的第一個手機是上大學時買的,那是2004 年,當時手機流量的價格高得飛起,于是發(fā)短信成為大學生使用最多的功能。記得大學的那3 個除夕,從上午開始,曉輝就翻出通訊錄里面的聯系人挨個發(fā)短信送祝福,量身打造,再分類群發(fā),往往能獲得對方的“真人回復”,一個白天發(fā)下來,手指往往都按得發(fā)酸。接近凌晨時,手機還有集中式短信轟炸,由于網絡擁堵,在除夕夜發(fā)送的短信對方很難即刻收到,很多短信延遲發(fā)送成功,往往第二天一早醒來,手機里又會是一堆堆的祝福短信。后來,在短信這種純文本形式的基礎上,能加入音頻、圖片等多媒體內容的彩信漸漸火了起來,彩信拜年可酷了。
如今
微信拜年形式豐富多樣
如今,方便快捷的微信流行起來,微信基本不存在延遲和信息滯留,即使是除夕夜發(fā)給朋友的拜年微信也能秒到,伴隨微信拜年一同興起的“ 搶紅包”更是成為過年必備環(huán)節(jié)。“現在過年,最忙的是搶紅包,連80 多歲的爺爺也搶得不亦樂乎。”曉輝說,現在春節(jié)期間祝福的方式更加豐富,他會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選擇。“關系較好的朋友和長輩,條件允許的,登門拜年,太遠的打個電話,發(fā)個短信;普通朋友和同事之間就很隨意了,發(fā)紅包也好,發(fā)微信也好,錄小視頻也好,祝福一樣到。”曉輝認為,祝福的方式會不斷演變,但通過祝福傳達的心意不會變。
本報記者 鄭婷影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