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qū)現(xiàn)有注冊志愿者逾6萬人
2008 年冰災志愿服務讓我市的志愿服務第一次完美亮相;2009 年,河源市志愿者聯(lián)合會成立,成為眾多公益人和公益活動的一座橋梁,讓更多民眾走上志愿服務“快車道”;世客會志愿服務、創(chuàng)衛(wèi)創(chuàng)文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活動越來越豐富,志愿精神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市民把志愿服務當做一種生活方式。
多年來,河源志愿服務工作堅持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基層,志愿服務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截至2016 年10 月,全市共有志愿者隊伍600 多支,市區(qū)注冊志愿者逾6 萬人,約占市區(qū)常住人口的12%。
他們的美麗身影,日漸成為客家古邑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成為推動河源城市文明進程的一張新名片。
▲2 日上午,2016 年市民政局“寒冬送溫暖”暨志愿服務活動拉開了序幕,此次市民政局發(fā)放至東源、和平、紫金、江東新區(qū)等地救災物資有500 床棉被、300 件棉大衣,將逐步發(fā)放到我市受災困難群眾手上,確保他們溫暖、安全過冬。
據了解,此次志愿服務服務活動以“創(chuàng)文一起來,有你更精彩”為主題,除了發(fā)放救災物資外,市民政局志愿服務隊還將開展一系列的志愿服務活動。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劉國華 攝
“志愿驛站”服務內容不斷增加
“你好,這里是一些衣服,我拿來捐助!”“師傅,能不能幫我剪一下頭發(fā)?”“我的孩子餓了,還有飯菜嗎?”……11 月30 日上午9:00 許,在位于老城街心花園的“志愿驛站”,4 位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在忙碌著。
該志愿驛站副站長陳蓮芳告訴記者,這是河源首個“志愿驛站”志愿服務點,剛滿一周歲。在這一年里,這座不足5 平方米的愛心小屋,為眾多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了各種幫助。“我們除了提供旅游咨詢、交通引導、應急服務等各類志愿服務外,近兩個月還陸續(xù)增加了定期給市民發(fā)放冬衣、提供米飯米粉包子等食物、口腔問題檢查等。”陳蓮芳介紹,該驛站自最初建立便有 12 個志愿者服務隊在此輪流值班,目前已經增加到15 個。志愿者服務隊主要通過輪流值班的形式,為市民提供服務,周一至周日上班時間為:上午8:30~12:00,下午2:30~ 5:30。這些服務隊的志愿者中,包含醫(yī)生、美容美發(fā)師、教師等各行各業(yè)的愛心人士,根據志愿者或者服務隊的特長,每天在驛站為市民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就在今天,2016 年12 月5 日,同樣有著多功能服務的志愿驛站在市區(qū)文化廣場揭牌投入使用,這是一個深河共建志愿驛站,由河源方負責具體建設和日常管理,由深圳方負責引進深圳U站建設理念,選派深圳駐站站長,將打造成為河源市區(qū)的文明窗口和志愿名片。
源城區(qū)還籌劃在太平古街再建一個志愿驛站,此外,記者從團市委了解到,根據需求,志愿驛站還有望在明年落戶各縣城。
益剪服務隊在志愿驛站為市民義剪。
志愿服務事業(yè) 近年來蓬勃發(fā)展
“志愿服務的類型有很多,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大眾化的和專業(yè)化的,環(huán)保護綠,打掃衛(wèi)生,關愛弱勢群體、孤寡空巢老人等都屬于大眾化的,也是目前河源大多數(shù)志愿團隊的服務內容。像愛心義剪的益剪服務隊、心理咨詢的心協(xié)、法律援助等這類專業(yè)化的志愿服務,多是一些行業(yè)自發(fā)形成的團隊。”團市委相關負責人李旭軍說。記者在走訪中也了解到,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志愿服務團隊,都是以關愛弱勢群體、環(huán)保綠化、保護街道環(huán)境等為主。
依托項目建設,提升志愿者服務技能,是我市志愿服務的一個亮點。每年春運期間,一個個“紅馬甲”穿梭在火車站、汽車站候車大廳,攙老扶幼,為過往乘客端茶倒水,提供便利。這道流動的風景線,從2008 年開始,每年按時出現(xiàn)。春運情暖服務、世客會志愿服務、“全民學雷鋒志愿服務行動月”、志愿文化推廣月、公益志愿文化節(jié)、“創(chuàng)文”志愿服務等,一支支志愿服務隊伍,通過設計接地氣的服務項目,持續(xù)開展順民意的志愿活動,有效吸引廣大市民積極加入志愿者隊伍,短時間內,各志愿者服務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河源不斷涌現(xiàn)。
據統(tǒng)計,截至2016 年10 月,全市共有志愿者隊伍600 多支,包括黨員志愿者、社區(qū)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學生志愿者等。其中,市區(qū)注冊志愿者達6 萬人,約占市區(qū)常住人口的12%,服務時數(shù)每年超過200 萬小時,其中還有200 多人被評為“廣東省五星志愿者”。
志愿服務組織 堅持并不容易
“造血式”慈善讓愛“可持續(xù)”。今年7 月,市區(qū)首個“造血式”公益項目——河源陽光公益驛站開張,驛站由河源首家公益社會組織河源市陽光義工服務隊負責,通過義賣,扣除相關環(huán)節(jié)的成本和費用后,所得盈利將全部用于公益慈善,這就意味著,來這里消費一次,就是參與一次公益活動。“培育能夠生錢的公益項目,是公益組織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公益驛站是我們一個積極的探索。”張青告訴記者,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探路“造血式”慈善,從而讓愛“可持續(xù)”。
剛開業(yè)的盛夏時節(jié),正是河源獼猴桃、鷹嘴桃上市的時候,借著互聯(lián)網+的東風,公益驛站賺到了3 個月的房租?墒,后來由于貨源、人員等原因,經營并不景氣, 10 月和11 月的房租,他們已經交不起,屋主限定他們在12月15日前搬離。
“每個月房租3600 元,加水電400 元左右,還有一個專職的人員工資2000 元,一個月的花銷最少6000 元。”這幾日,張青為了找到新的地方,跑遍了河源市區(qū)。“除了累,更多的是心痛。”張青覺得很對不起隊員們的信任,因為陽光驛站裝修時,一部分資金是隊員們眾籌來的。經濟壓力是他們目前最大的困難,他們沒有公募資質,開展活動只接受物資捐贈,項目款必需專項專用,日常的必要花銷沒有著落,從2009 年成立陽光服務隊以來,這已經是他們第5 次搬家了,而且還不知道要搬到哪里。
除了經濟壓力,志愿者的“流失”、人員不穩(wěn)定,也是很多志愿者組織面臨的困境,注冊志愿者人數(shù)在不斷增加,但能把做志愿者堅持一個月、一年、一輩子的人數(shù)卻很少,很多志愿者組織固定成員只能占到總人數(shù)的一半不到。目前,陽光義工服務隊現(xiàn)有注冊志愿者558 人,長期活躍的卻常常是那一部分人。
“我最擔心的是長期免費的服務,會對志愿者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 陳蓮芳舉例說,許多的志愿者為了參加志愿活動,犧牲和親朋好友聚會的時間、減少個人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時間;像市紅十字會的部分志愿者,幾乎周一至周五都有各式各樣的公益活動,其中的艱難和辛苦可想而知。
探索 依托項目加強隊伍建設
如何讓志愿服務組織更好地堅持下去?如何將眾多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的愿望,與民眾需要的幫助、公益組織發(fā)動的各種活動聯(lián)系起來?這些是我市一直在探索的問題。“讓政府為所有的公益出資,那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市在做好公益組織的引導、扶持和監(jiān)督,讓公益組織以合理合法的手段方式及目的合理盈利,如和平的陽光公益服務中心、市區(qū)的陽光驛站都是很好的嘗試。”李旭軍表示,源城區(qū)新江街道等還出資購買志愿服務,實現(xiàn)雙贏,這對公益組織的生存,大有幫助。
近年來,我市通過舉辦首屆公益項目創(chuàng)新大賽,福彩夏令營公開招標等項目,為志愿服務組織得到鍛煉和支持。在志愿服務組織的成長培訓方面,我市成立河源志愿者學院,舉辦志愿者培訓大會、志愿者骨干培訓班、志愿者周末講堂,搭建起志愿者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讓一些優(yōu)秀志愿服務項目得以順利推廣。同時,我市依托團員青年志愿服務崗、留守兒童“希望家園”,以及敬老院、康復中心、福利院、特殊教育學校、車站等,建立了基層志愿服務基地200 多個,為志愿組織提供服務及成長的平臺。
“讓志愿者更好地堅持下去,不僅僅是基層志愿組織的事情,更多的是機制體制上的完善,要形成志愿服務制度化。”團市委副書記涂遠澤這樣表示。早在2005 年,我市就獨立開發(fā)了志愿者服務網,規(guī)范志愿者注冊登記、服務時數(shù)更新。2014 年,廣東省志愿者網上線,志愿者的管理、服務時數(shù)的登記更加嚴格規(guī)范。接下來,我市將加大社區(qū)服務力度,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模式,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努力助推志愿服務從“搞活動”向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轉變,讓志愿者心有所獻,力有所使,情有所歸。
本報記者 鄭婷影 劉影麗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