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軍團”壯大尚需更多“推手”
6 月30 日,一年一度的廣東“扶貧濟困日”來到,慈善精神再一次在槎城大街小巷醞釀發(fā)酵……認捐認助、訪貧問苦、對口幫扶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再次成為主流。市民在這一波接一波的浪潮之下再次熱血沸騰,而后或歸于平淡、或了無痕跡。
一
不過,單就此次活動本身而言,雖已歷五屆,然我市形式有些單一,且多是“老面孔”,并無“新花樣”,與外地“濃濃的善意”相比,不可避免地顯得冷清許多。
先看鵬城深圳,55 家企業(yè)、45 家社會組織及部分政府職能部門街頭“練攤”,聯(lián)合勸募更是“八仙過海,招招迭出”,助困、助醫(yī)、助學、助殘、助老、賑災,更是不勝枚舉。再看禪城佛山,扶貧產(chǎn)品義賣更是別具一格。蒲坑茶、番薯、冬蜜,一個個“土得掉渣兒”的農(nóng)產(chǎn)品,成了市民眼中的“香餑餑”被搶購一空,可謂“靚靚”農(nóng)產(chǎn)品,濃濃幫扶情。
當然,市民對此也大可不必報怨。正所謂,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各地人口、地域、發(fā)展水平乃至人的思想觀念有所差異,實際情況不盡相同,自然千差萬別,凡事須因地制宜、區(qū)別對待。外地的一些東西學不來,即便學來了也有可能 “水土不服”,適合河源的方是最好的。
二
做慈善,不是因為我們生來就是奉獻的物種,而是因為做慈善會讓我們收獲快樂、收獲尊重、收獲友善、收獲認可、收獲提升,故慈善事業(yè)被譽為世上最美好的愛的語言,更是一種高尚的生活方式。對于今天,尤其在這扶貧濟困之季,我們很有必要問一問“慈善,我們該如何做”。
也許有人會問,當今捐多少錢才算慈善?富人捐幾千萬是慈善,窮人捐1 毛錢也是慈善。其實,在詞典中,慈善這個詞本身就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為提高人類福利而做的事情;二是表示一種博愛之心。對于當前河源來說,精神層面的慈善或許更重要。想靠排行榜、獎杯來鼓勵富人們多捐助顯然不夠,而要讓慈善完全依靠富人的捐助更不大現(xiàn)實。今天,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社會風氣,是一種慈善的精神。
三
大家可能也聽說過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給巴黎街頭一雙目失明的年老乞丐寫招牌的故事,由之前的“我什么也看不見!”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人是一樣的人,只不過就是牌子上多加了幾個字,效果就大不一樣。當人們想到這個盲老人,一生中竟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對他產(chǎn)生同情之心呢?
做慈善,光有熱情尚不夠,更需要與時俱進。我市越來越多的草根公益機構利用微博、微信、QQ等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將 “小愛”匯聚成河,精準幫困,溫暖了需要幫助的人們,而自身自然也實現(xiàn)了異軍崛起。與傳統(tǒng)媒介相比,像這樣的新媒體,具有參與方式便捷、成本低廉、形式多樣、傳播高效等突出優(yōu)勢,慈善活動傳播的效果及參與動員能力強了許多。當然,慈善環(huán)境也需要監(jiān)管和透明化,網(wǎng)絡的操作很容易受到質(zhì)疑,需要調(diào)整模式來面對公眾關于道德標準的質(zhì)疑。
四
人人都希望參與慈善活動,然慈善不一定要去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做好身邊的小事,就是慈善的開始。事看似微小,但愛心沒有大小之分,點點力量奉獻凡人大愛之舉,亦可“融物細無聲”影響整個社會。只要有善心,每個人都有機會投身慈善,哪怕在社會底層,也能日行一善,這也正是全民慈善之精髓所在。
讓全民慈善夢想照進現(xiàn)實,“慈善軍團”的壯大尚需更多“推手”。面對尚處于初級階段的慈善現(xiàn)實,對任何個性化的慈善之舉,我們都應有一顆理解、包容的“慈善之心”。而當下最為關鍵的是,相關部門要對慈善活動予以積極的引導,要“扶上馬”送一程,如此,才能讓慈善活動茁壯成長,才能讓“慈善軍團”越來越強大,離槎城全民慈善的夢想必將越來越近!
張 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