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切忌三分鐘熱度
在本月初,異地務工人員互助聯(lián)合會正式實施一元“愛心青菜”義賣超市項目,市民在這里只需一塊錢就能買到農家菜,這一塊錢也將作為善款用于幫助貧困家庭。據悉,該項目主要通過探索有償服務,在有償服務中獲得公益基金,再將公益基金投入到公益服務中。(詳見本報5月 14日A3版)
對于社會組織做公益項目來說,兩個難題必須破解:如何保證盈利?如何避免 “三分鐘熱度”?在這個一元“愛心青菜” 義賣超市項目中,通過志愿者的親自勞動,種出無公害的蔬菜,然后將蔬菜或義賣或送給貧困家庭為慈善項目籌款。這種新穎的運作方式,迥異于傳統(tǒng)的直接捐贈,在前期志愿者充足的情況下,確實能夠籌集到一定的善款,并用于資助需要幫助的人。然而,怎樣將此活動更長遠地開展下去則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很多人對志愿活動總是抱著三分鐘的熱度,而公益機構和志愿者之間也沒有什么利益制約的關系,所以很多志愿者會中途退出、工作不力,最后導致項目無疾而終。因此,建立健全志愿者考核制度,使志愿者們遵守加入項目開展服務的承諾,施以一定的壓力,方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人為的“三分鐘熱度”,這樣才能使公益項目走得更遠、走得更穩(wěn)。
劉 曦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