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藏書近兩萬冊 收藏千本小人書成“風景”
在收藏的書籍中,小人書是賴梅松最喜歡的書籍。
在連平縣陂頭鎮(zhèn)金中村伍嶺村民小組,有一位75 歲的村民賴梅松。年輕時他愛讀書,常常省下錢來買自己喜歡的書,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幾十年下來,賴梅松家中藏書已接近兩萬冊,其中早年盛行的小人書(連環(huán)畫)和民間醫(yī)書占多數(shù),有很多書籍在市面已是難覓蹤影。老人說,藏書中他最喜歡的要數(shù)這些小人書,近千本小人書其實藏著他從年輕、成家立業(yè)到年老的記憶。
愛讀書藏書近兩萬冊
賴梅松的房子在陂頭鎮(zhèn)金中村,盡管看起來有些顯舊,不過里面竟然有近兩萬冊的書籍。談起藏書,賴梅松老人就回想起1961 年自己從興寧老家來到河源打工的生活,“那時在林場工作,沒電視,也沒有娛樂生活,平時愛看小人書。”賴梅松回憶,青年時代的文化生活枯燥單調,小人書幾乎成了唯一的精神食糧。
不抽煙,不喝酒,發(fā)的工資除了貼補家用外,剩余的就用來買書,這便是賴梅松買書的錢。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本書貴的才幾毛錢,小人書才幾分錢,發(fā)了工資自己就可以買好幾本書了。” 每看完一本書,賴梅松都要將這些書放好收藏起來。除了小人書,他也收藏了不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民間醫(yī)藥書、《農村百事通》等雜志。
賴梅松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喜歡看書、藏書,也與自己喜歡文藝有關系,1962 年他參與廣東省文藝創(chuàng)作時,被評為“積極分子”。
近千小人書成“風景”
小人書,又稱連環(huán)畫,曾陪伴多少60后、70后度過快樂的童年。如今,這些不起眼的小人書,市面上已難覓蹤影,它漸漸成為繼瓷器、書畫、錢幣、郵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賴梅松說,從早期的《西沙兒女》、《雷鋒的故事》、《霍元甲》、《紅燈記》,到后期的《葫蘆娃》、《三毛流浪記》,這些小人書曾陪伴了幾代中國人,承載著許多人兒時的回憶。
“《西游記》、《紅燈記》,還有《江姐》、《封神榜》、《投降派宋江》、《唐伯虎點秋香》等,都是很經典的小人書。”賴梅松一邊給記者展示他收集的各種版本小人書,一邊講述每一本小人書的內容。賴梅松說,幾十年來,這些書一直陪伴著他,幾乎所有的業(yè)余時間,他都是“ 泡”在小人書之中。每一本小人書里的故事內容,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賴梅松將小人書放置在柜子里,每年他都會放置藥物防止蟑螂跑到柜子里,“我自己藏書也不是很專業(yè),所以只能這樣去保管了”。當?shù)貓D書館工作人員得知老人家里收藏有這么多書后,兩年前還將圖書館退下來的書柜送給老人用于藏書。
藏書改變他的生活
賴梅松說,小人書是他最喜歡的藏書,因為這類書籍以連續(xù)的圖畫敘述故事、刻畫人物,題材廣泛,內容多樣、深刻,是以前老少皆宜的一種通俗讀物。從1969 年參加工作后,受到這些小人書創(chuàng)作的影響,賴梅松開始創(chuàng)作剪紙藝術,通過參照、對比以及模仿小人書內容的圖案,再加上自己的想法,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剪紙作品,其中《選良種》、《送茶》、《割豬草》等作品還多次在各種參展中獲獎。而收藏的民間醫(yī)書,他也經常從中查閱偏方,學以致用。
也許是受到父親的影響,賴梅松的3 個兒子也喜歡上讀書、藏書。大兒子賴冬青說,“小時候爭著拿父親的書去看,自己長大之后到其他地方工作,也會幫父親帶些書回來給他看”。如今,賴梅松的二兒子在浙江理工大學教書,小兒子則在珠海一家公司做繪圖員,這也成為了老人的驕傲。
本報記者 吳奕鎮(zhèn) 文/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