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別人問路 一些市民不搭理 以后你也問路就囧了
現象:并非人人問路有禮貌
“9 棟怎么走?”“保安,幼兒園在哪里……”市區(qū)萬隆一品小區(qū)的出入口有一個保安亭,保安周師傅在這里干了幾個月,類似這樣的對話,是周師傅每天的“必修課”。這里人流量很大,周師傅除了開門關門外,每天要為幾十人當活地圖。但是,大家問路時足夠禮貌嗎? 會用敬語嗎?問完會答謝嗎?對此,周師傅笑笑搖搖頭。
“大部分人都比較禮貌,會叫 ‘師傅’、‘保安大哥’等,會用‘請問’或‘麻煩’來開頭!敝軒煾嫡f,對于這種人,他都會認真仔細地講述,有時方便的話,還會親自帶路。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問路都這么有禮貌,周師傅說:“有些人沒有稱呼,直接就問‘這里怎么走?’;還遇到有人用‘喂’開頭,說話還特別大聲,雖知道他們并沒有惡意,但感覺特別不舒服!敝軒煾悼偨Y道,最大的問題是,問完路后,很多人都直接走了,極少有人會說“謝謝”。
針對“問路”,剛到河源工作半年的業(yè)務員小楊也有話說。小楊來自湖南,在市區(qū)一家墻紙店當業(yè)務員,業(yè)務員自然要經常往外跑,初來乍到時,他不認識路,出門主要靠問路?墒,這個“不熟悉路”的情況,讓他吃了不少悶虧!坝械闹皇怯檬种福械闹徽f ‘往前走’,有的說‘不知道’,有的甚至搭理都不搭理我!卑肽陙恚顬椤 問路”遭了不少白眼。如今,為了避免“問路”,他寧愿走冤枉路也不愿多問,他買了張地圖,盡量多走多記,他覺得,唯一的辦法是把自己從“路癡”變成“活地圖”。
點評:勿以善小而不為
這種“問路冷漠癥”一旦成為一種社會流行病,今天誤人,明天就可能誤己。所以,為人為己,我們都該治治“問路冷漠癥”了。治療這種病只靠社會呼吁和輿論引導很難奏效,關鍵還要靠市民自我修養(yǎng):建議溫習溫習“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祖訓,學學換位思考的處世方法,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多一份愛心和責任……
“問路冷漠癥”病雖小,但卻阻礙了文明城市建設,不可不治。在此,記者提醒廣大居民,在向他人問路時,要以謙恭的稱謂稱呼對方,然后再禮貌熱情地向別人問路。得到對方的答復之后應真誠地向對方道謝,即使沒有得到期望的答復,也要道謝;為別人指路時,應熱情周到地向對方指引和解釋;不要歧視外地人;不可指錯路,自己不清楚或不確定時應致歉。
本報記者 鄭婷影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