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艾滋病被治愈者現身
研究人員從標本中提取DNA。本報記者王海欣攝
Ⅱ期臨床試驗啟動 31名受試者接受第一針注射
發(fā)現艾滋病31年后,首個用于未受感染人群預防的藥物在今年7月16日被美國FDA批準上市。10天后結束的第19屆世界艾滋病大會上,首位被治愈者現身,人們看到了控制艾滋病疫情的曙光。
記者昨天從北京佑安醫(yī)院獲悉,我國科技重大專項艾滋病疫苗Ⅱ期臨床試驗已于上周在該院啟動,首批31名受試者已接受第一針注射。
進展
防艾疫苗將驗證有效性與費用高昂的艾滋病治療藥物相比,打幾針之后就不需再打的艾滋病疫苗更經濟有效。
中國疾控中心與國藥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新方法,聯合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艾滋病疫苗,該疫苗在“十一五”期間完成了Ⅰ期臨床試驗,顯示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強,可誘導受試者產生抗艾滋病病毒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Ⅱ期試驗將進一步驗證其免疫原性,即是否有效。這是國際上首次使用復制型活病毒載體研制的艾滋病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目前已有31人注射第一針。
此次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專家組表示,艾滋病是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威脅之一。盡管全球艾滋病的防治經費在逐年增加,HIV感染的藥物治療在不斷推廣,艾滋病的流行趨勢仍然超出了人們的估計。
據介紹,到2009年底,全球約有333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至2010年底,我國現存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約76萬,僅2010年,我國艾滋病新發(fā)感染數約為4.8萬,死亡1.4萬。按照我國防艾計劃,到2015年底,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數控制在120萬左右。專家組表示,目前,我國艾滋病流行增長趨勢明顯,高危人群中的艾滋病流行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且開始向一般人群擴散,局部地區(qū)艾滋病發(fā)病和死亡的高峰期已來臨。
專家組坦言,雖然我國自主研發(fā)的艾滋病疫苗已入二期臨床試驗階段,但與1998年發(fā)布的《中國預防和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guī)劃》提出的“在2010年前研制出針對我國流行毒株的艾滋病疫苗并完成臨床試驗的目標”相比,已經晚了兩年。
方向
中國防艾疫苗打組合拳
為了“對癥下藥”,DNA疫苗是根據云南省HIV陽性的靜脈吸毒者的血液“量身定做”的。
此次我國采用的是“核酸疫苗與重組天壇痘苗聯合免疫艾滋病疫苗”,作用為“預防HIV感染”。由HIV-1DNA疫苗和重組痘苗病毒(以下簡稱DNA疫苗和“痘苗”)艾滋病疫苗兩個組份組成,前者在人體內建筑免疫屏障作用,后者則對該屏障進行加固。
“不論是艾滋病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療,還是結核病患者的治療,都是采用聯合用藥的”,參與此次試驗的北京佑安醫(yī)院醫(yī)師夏煒說,為了增強免疫效果,此次艾滋病疫苗采用的也是聯合注射,這是我國“國家級”艾滋病疫苗與國外最大的不同之一。受試者先接種3針DNA疫苗,每針間隔一個月,隨后根據隨機分組,在不同的間隔時間后注射“痘苗”,這樣能“顯著增強誘導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比單獨用DNA疫苗免疫有優(yōu)勢”。
專家組介紹,全球范圍內,艾滋病疫苗已經有20余年的研究歷史,疫苗形式主要包括傳統(tǒng)疫苗(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病毒樣顆粒、合成肽疫苗、蛋白亞單位疫苗、DNA疫苗、活載體疫苗,但至今未成功的原因是因每種試驗都有著明顯的劣勢。而一支成功、將大范圍推廣使用的疫苗需要“100%的安全,100%的有效”。
我國此次試驗的艾滋病疫苗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摒除了其他方法的缺點。為了“對癥下藥”,其中DNA疫苗是根據云南省HIV陽性的靜脈吸毒者的血液“量身定做”的,從實驗感染的外周血單核細胞中提取前病毒DNA,經過擴增基因組并測序后得到。
載體
天花痘苗返崗擔防艾重任
通過基因技術,將艾滋病毒片段截取下來,放在治療天花的疫苗載體上,培養(yǎng)出新疫苗。
1980年,WHO正式宣布全球范圍內已消滅天花,中國作為天花曾流行的大國,天壇株痘苗病毒的功績不可磨滅。此次研制的艾滋病疫苗中,“痘苗”正是復制型天壇株病毒。
為何選用“退休”逾30年的天花疫苗?此次試驗的課題組負責人邵一鳴教授表示,我國的艾滋病疫苗研究不重復國外已有的路線,因此利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發(fā)明的痘苗為載體研制了艾滋病疫苗,這是在目前全球進行的100多個實驗中從來沒有過的新載體。與國際上使用過的其它天花疫苗相比,我國已連續(xù)10多年生產痘苗,其嚴重毒副反應發(fā)生較少,安全性有保證。
據介紹,艾滋病疫苗有“活疫苗”和“死疫苗”兩類。死疫苗在人體內不會繁殖,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減少,活疫苗則在人體內分裂繁殖,效果強得多,也持久得多。
兩者相比,死疫苗相對更安全,但造價很高;活疫苗安全性不如死疫苗,但造價低。我國此次研究并試驗的是活疫苗:通過基因技術,將艾滋病毒片段截取下來,放在治療天花的疫苗載體上,培養(yǎng)出新疫苗。與死疫苗相比,活疫苗“較低的造價”有利于成功后的推廣使用。
安全
鼠兔猴親身驗證疫苗安全
試驗結果顯示,猴子們的身體里已經生成了抵御艾滋病病毒的有效屏障。
此次投入到Ⅱa期試驗的艾滋病疫苗是否安全?這在小鼠、家兔、恒河猴等動物身上得到了驗證。在此期試驗的終極目標——對艾滋病病毒的有效免疫性也已在這些與人體相近的動物身上得到了初步證實。
對12只恒河猴的試驗顯示,與只注射DNA疫苗和只注射痘苗的實驗組相比,采用“3+1”方法的實驗組免疫效果明顯,對該組猴子的“體檢”評估顯示,3針DNA疫苗后再加入關鍵一針——“痘苗”后,猴子們的免疫反應明顯增強,其抗體陽轉率及細胞免疫反應陽性率均為100%。這意味著,猴子們的身體里已經生成了抵御艾滋病病毒的有效屏障。
就安全性而言,受試的動物們從一般狀態(tài)、解剖和病理、血液學、血清學等多個方面接受的體檢顯示,試驗后“身體情況良好”,體重和食欲也未受任何影響。
動物試驗證實100%安全,為人體注射和擴大試驗范圍奠定了基礎,“除了可能出現的局部不良反應外,對受試者沒有任何損傷”,研究組相關負責人表示,疫苗Ⅰ期試驗的48名受試者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Ⅱ期試驗中,將對受試者進行密切隨訪,哪怕一次感冒或瘦了幾斤,觀察人員都會記錄下來,隨后再評判是否因注射疫苗導致。
北京佑安醫(yī)院參與此項目的醫(yī)師夏煒介紹,此次臨床試驗中,將針對安全性指標和免疫原性指標兩部分對受試者進行隨訪和觀察并最終評估,前者包括接種反應、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等,后者為受試者出現的與疫苗接種相關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陽性率等近20項指標。
方式
防艾DNA乘“電車”到崗
10秒左右,肩負著“抵御艾滋病病毒”使命的DNA“戰(zhàn)士”就會成功進入受試者體內,開始防御之戰(zhàn)。
專家表示,至今為止,大多數單純DNA疫苗的臨床試驗顯示其免疫原性較弱,誘導產生的免疫應答仍不足以達到預防或治療性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的DNA疫苗多通過簡單的肌肉注射途徑進行免疫,通俗來說,注入方式的不恰當直接導致疫苗中的有效成分被投送到人體內的指定地點的成功率很低,這樣,自然難以在體內筑起一道避免艾滋病病毒侵襲的“保護墻”。
而以電為傳播媒介或可突破這一失敗窘境。研究組表示,近年來在體電脈沖技術在DNA疫苗領域的應用不斷增多,國外研究表明其可以顯著地增強DNA疫苗在動物體內所誘導的免疫反應。因此,為進一步驗證該方法的有效性,在此次試驗中,特選取其中一組受試者進行電脈沖式注射。該組受試者中,前3支DNA疫苗采取“電脈沖”方式,在通過電脈沖施加形成的電場中,DNA中的質粒將被“順暢無阻”地輸送至受試者的細胞中。
10秒左右,肩負著“抵御艾滋病病毒”使命的DNA“戰(zhàn)士”就會成功進入受試者體內,開始防御之戰(zhàn)。(記者李秋萌)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