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菜園徹墻兩村民各自糾集人準備打架調解員挺身而出
曾添接受記者采訪
和平縣禮士鎮(zhèn)龍水村村委會主任曾添既是一村之長,也是村民調解委員會主任。任職9 年來,他傾心于人民調解工作,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把各種矛盾糾紛化解于萌芽狀態(tài),出色地履行了一名人民調解員的神圣職責。最近,國家司法部授予了曾添“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榮譽稱號。昨日,記者采訪了曾添。
巧妙避免鄰里干戈
今年54 歲的曾添于2002 年開始任禮士鎮(zhèn)龍水村委會主任,兼任村調委會主任。他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巧嘴,有一雙勤快的腿,常見的家庭矛盾,鄰里糾紛難不倒他。幾年來, 他先后學習了 “人民調解制度與實務”、“關于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xié)議的民事案件若干規(guī)定與應用”、“人民調解工作程序”、《民法通則》、《合同法》、《土地法》、《社會治安管理法》以及有關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文件知識。經過長期的努力學習,曾添法律知識日漸豐富,使他在調解工作中得心應手。
2005 年5 月的一天,龍水村一曾姓村民因菜園徹墻與一肖姓村民發(fā)生了糾紛。肖姓村民見曾姓村民的菜園圍墻占了道路, 就上前阻止, 隨即與對方起了爭執(zhí)。雙方互不相讓, 各自糾集人準備打架。曾添得知情況后, 火速趕赴現(xiàn)場調解,防止矛盾激化。他先穩(wěn)定雙方的情緒, 隨后召集兩姓中有威望的村中老人和當事人進行協(xié)商。通過耐心調解, 最終成功避免了流血事件的發(fā)生。事后, 曾添還分別找雙方當事人談心, 通過近3 個月的耐心勸導,使雙方后來友好相處。
自掏腰包息事寧人
2004 年初夏的一天, 村民謝某找到曾添,向他訴說自己的子女不孝,不肯贍養(yǎng)老人,并打算到法院起訴他的子女。聽清原委,曾添勸解謝某說:“解決這樣的事情, 最好不要起訴, 即使你贏了官司, 也傷了和氣,你先回去, 我去找你的子女們聊聊!
曾添找到謝某的子女后,跟他們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里的有關規(guī)定,講明贍養(yǎng)老年人是子女的義務。做父母的拉扯大你們并不容易,現(xiàn)在老了,你們就嫌父母礙手礙腳是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允許的。經過曾添多次勸說,謝某的子女認識到了錯誤,共同協(xié)議怎樣贍養(yǎng)自己的父母。過年的時候,謝某帶著他的子女拿著禮物登門感謝曾添。
曾添說,只要用真心、愛心和真情去感化當事人,沒有調解不了的矛盾。據曾添介紹,經常有村民為一點點繩頭小利而發(fā)生矛盾甚至大動干戈,為了“息事寧人”,他有時還自掏腰包請雙方吃飯,對其進行“攻心”!爸灰鐣椭C,我辛苦一點,虧點錢沒什么! 曾添說。
真正的人民調解員
據了解,龍水村全村有566 戶,2600 多人,村民、宗族姓氏之間難免發(fā)生各種矛盾糾紛。曾添作為村委會主任兼村民調解委員會主任,不論白天黑夜,刮風下雨,哪里有糾紛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為了家鄉(xiāng)的和諧發(fā)展,他 9 年如一日, 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認真做好轄區(qū)內各種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
曾添任職9 年來, 通過努力,先后調解處理各種矛盾糾紛 58 起,調解成功率達到98%,龍水村連續(xù)9 年沒有一起集體上訪、越級上訪案件。由于工作成績突出,曾添先后多次被縣委、鎮(zhèn)委評為“先進工作者”,被市、縣兩級司法行政機關評為“優(yōu)秀人民調解員” 。最近,他又被國家司法部授予了“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榮譽稱號。
本報記者 張濤 羅軍 特約記者 何金盞
網友報料詳見河源民生論壇: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58996&highlight=%B5%F7%BD%E2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