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熱潮困擾不少學生家長遏制擇校莫如分配教育資源
·擇校熱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至今高熱不退,主因是教育發(fā)展不均衡。
·由于特殊原因,市區(qū)各學校在控制“人數”和“分數”這兩道桿時,高低不同。
·與其選擇最好的學校,不如選擇最適合的學校。
核心提示
擇校,自上世紀90 年代興起,迄今仍高熱不退。今夏,記者也經常聽身邊的朋友談論這個話題:“要不要為孩子選擇一所好的學!、“哪所學校的擇校費多少”、“擇校對孩子成長好不好”…… 據記者初步調查,多數市民表示身邊存在擇,F象。對于正開足馬力創(chuàng)建教育強市的河源,要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擇!币殉蔀橐粋不得不觸摸的話題。
“擇!本驮谀闵磉
16 歲的小雨(化名)戴著一副黑邊眼鏡,看起來很文靜,不過,回答記者的第一個問題時,就顯出了少年獨有的桀驁:“我不想擇校,讀哪都可以的!”
今夏,小雨和父母在擇校一事上多有爭論。“我考了580 多分,沒有上河中的線,想去讀東江中學或田家炳,家里沒同意!毙∮暾f,知道中考成績后,要不要交錢去河源中學讀書就成了擺在他和父母間的“第一要務”。父母認為,高中是關鍵階段,一定要選擇一個最好的學校,但在小雨看來,只要自己努力,學校并不是最重要的。
他還有另一個抵觸的理由。在同學們之間,“擇校生”一直是個“敏感話題”,“我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是用錢買過來的!
小雨家并不富裕,高額擇校費是個不小的負擔!熬椭徊30 多分,要 17000元,1 分就近600元!毙∮杲o記者算賬時,眼神中流露出不甘和困惑。他說,以前沒有想過“分數”和 “金錢”會有這樣一種折算公式。
在剛過去的這個夏天,有多少家庭曾面臨著和小雨一家同樣的抉擇?記者的初步調查顯示,近7 成的市民表示身邊存在擇,F象。一些市民還反映,不止“初升高”,甚至 “幼升小”和“小升初”,都存在“擇!爆F象。
記者從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了解到,在我市,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有嚴格的“三限”政策,即“限分數、限人數、限錢數”。其中,在“限人數”上,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可在招生計劃的25%內招收擇校生;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比例則是 20%。也就是說,在高中學位中,會有不小的比例是擇校生。
以市直的兩所學校為例。今秋,河源中學招收1450 人,其中 330 人是擇校生;河源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招收800 人,其中225 人是擇校生。
“黃蓋”們的無奈
對“擇”與“被擇”者來說,他們就像一個是黃蓋,一個是周瑜。但是,“黃蓋”們愿挨打,更多是出于無奈。
很多家長深知社會是一個競技場,“不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他們不得不擇校的原因,也使得“擇校熱”高熱不退。小雨的爸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擇校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是說普通高中就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但是事關孩子的前途,做家長的,哪敢在這上面賭?”
昔孟母,擇鄰處。一些家長表示,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即使縮衣節(jié)食,也要讓他們擠進 “名!。
河源中學校長吳佑寬認為,“擇校熱”的出現同樣和社會大背景有關。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家長們一向有“名!、“名師”情結。雖然教育部門一直在淡化“重點中學”的提法,然而學生和家長的心中自有一桿秤,每所學校各有座次。一位網友就表示,“名氣好的學校,校風和管理肯定不錯,也有好的老師,家長當然比較放心!钡牵⒆舆沒有進校門,這些內在因素家長又如何去驗證呢?家長往往表示,自己也是聽人傳說而已。
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黃志偉指出,“擇校熱”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發(fā)展不均衡,“如果每一所學校都能得到家長的認可,自然就不會出現擇校這種情況了。”
“三限”政策這道檻
據調查,根據教學成本,各校收取的擇校費標準不一,從8000 元到17000 元不等。市民比較關注的是:這筆巨額擇校費最終流向了哪里?
黃志偉告訴記者,根據“收支兩條線”原則,擇校費是通過銀行統(tǒng)一上繳財政部門。學?梢愿鶕枰,向政府提出資金申請,但它只能用于改善自身辦學條件,不得用作發(fā)放獎(酬)金等其它用途,政府同樣不能將這筆錢挪作它用。
可以說,“ 三限”政策是一道檻,它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擇!毙袨椤!叭藬怠焙汀胺謹怠钡南拗,控制了“擇校”范圍,確保這種教育不公平不會無限擴大;“限錢數”則一定程度上使“擇!辈恢劣诔蔀樾碌母瘮 昂诙础薄
但記者卻發(fā)現,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各學校在控制“人數”和“分數”這兩道桿時,高低并不同!罢o我們的擇校分數下限為489 分,要是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很難招到擇校生!笔刑锛冶䦟嶒炛袑W校長朱進城說,由于辦學條件所限,該校在吸引生源上處在一個尷尬位置,如果不適當調低擇校生的分數杠桿,在市區(qū)學位有限的情況下,一些學生可能會面臨無校可讀的狀況,同樣,沒有足夠生源,該校的“普高”任務也難完成。
正因為這種杠桿的輕微調動, “擇!币灿辛烁蟮牟僮骺臻g。
“擇校”現象何時消除
有人說,在擇校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常栽跟頭的是校長,當冤大頭的是家長,擠破頭的是學生,“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是教育公平和所有人。事實上,取消“擇!钡暮袈曉缫秧懫,但要真正實現,道路仍漫長。
要消除“擇!爆F象,根本是加快教育的均衡發(fā)展。黃志偉說,我市提出創(chuàng)建教育強市的目標,加大了教育投入和人才引進,并提出在今年內實現普高,這都是為了實現教育的均衡與公平。
也有網友提出好建議。河源某論壇網友“游311”說,擇校,擇的主要是“老師”,相關部門應從源頭入手,讓優(yōu)秀教師流動起來。據了解,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將“教師輪崗”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日本的經驗就值得借鑒,它在公立小學之間實行教師定期調換制度,平均每個教師約7年更換一次任職的學校。
觀點PK:
擇校,會滋生新的不公嗎? “擇校”現象自出現以來,其是非功過一直被人爭論不休。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普通市民,對此都各有看法。這些碰撞的觀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會對“擇!钡膶擂涡枨蠛兔苄膽B(tài)。
觀點一: “擇!弊饔脦缀?
河源中學校長吳佑寬認為,從教育發(fā)展的過程來看,“擇校” 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他說,由于政府財政有限,對教育的投入不足,就需要社會力量補助辦學,而“擇校費”這筆資金,也全部用于學;A設施建設,優(yōu)化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校長朱進城則認為,收取一定的擇校費,在 “收支兩條線”的原則下,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政府財政的負擔,但學校并不會成為直接的受益者,“即使不收取擇校費,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也不會減少,該多少還是多少。”也就是說,“擇校費”并不會影響政府對教育的資金投入比例。
此外,朱進城認為,“擇!爆F象與“普高”要求是有矛盾的,應該逐漸淡化,“如果實現了普高,就意味著人人都有書讀,有好學校上。” 但是,“擇!眳s會促成好學校生源爆滿,差學校生源不足,不利于“普高”的完成。
觀點二:會滋生新的不公嗎?
網友“該用戶名已存在”提出,擇!皩τ谪毨Ъ彝碚f,是一種不公平,變成了能不能去好的學校,看你銀行存折上的數字夠不夠承受,變成了好的教育資源給出得起錢的人享用了一樣!
市民廖先生認為,這種不公平還表現在高中學位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學校卻沒有向社會“無門檻” 地提供所有學位,“既然學校接收能力有限,就不應該再收‘高價’學生,既然‘高價’生能夠坐進教室,證明還有接收能力!
另一方面,“如果本應該招收 1000 人的,卻只招收了750 人,錄取分數線就會被提高,那么,本該被錄取的人,就失去了入學資格。” 廖先生說,對那些因“擇校”政策而被擋在學校大門之外的人,這是最大的不公。
觀點三:會加大教育失衡嗎?
有市民提出,“擇!笔箖(yōu)質生源、優(yōu)質教師都流向了好學校,這會進一步加大學校和地區(qū)間教育發(fā)展的不均衡。
對此,朱進城表示贊同,并指出,一方面,好學校會生源爆滿,差學校則會生源不足;另一方面,生源不足的學校就會使出各種手段爭取學生,這會造成學校間的惡性競爭,不利教育發(fā)展。
但是,吳佑寬卻認為,“擇! 并不會擴大這種失衡,因為“擇校費”都投入到了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最大的利好是擴大了一個地區(qū)的辦學規(guī)模,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學位,而不是用來吸引更多的優(yōu)質教師;而且,解決“教育失衡問題” 的根本途徑就是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同時,學校間辦學水平有差異,才會形成良性競爭。
觀點四:選好的還是選適合的?
一些家長表示,與其為孩子選擇一個最好的學校,還不如讓孩子選擇一個最適合的學校。東江畫廊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新良就持上述觀點,他說: “教與學相輔,教得好,還必須要孩子愿意學。”
朱進城說,家長們不要走進 “擇校”只追名校的誤區(qū),對孩子們來說,最適合的學校就是最好的。他說,“擇校生”因為與正取生在成績上有一些差距,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如果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對他們的自信心就會造成打擊,這時,一些學生很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學業(yè)就會走下坡路。但如果他們處在另一個教學環(huán)境,在這里,與周圍學子相比,他們的成績可能是中上游的,這就會激勵他們更好地學習。
朱進城說:“有錢可以買到好學位,但再多的錢也買不進大學。” 因此,家長要擺正心態(tài),不要一味追求最好,這樣很容易事與愿違。
本報記者 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